印順法師佛學著作集

妙雲集下編之十『華雨香雲』 [回總目次][讀取下頁] [讀取前頁]


一一、中國佛教哲學概論序

  印度大乘之學,植基於『阿含』,弘廣於『般若』,經續紛陳,難可詳究。 其能抉擇而顯了之者,中觀與唯識尚矣(晚期鎔鑄為真心說,始漸異從來之學。 傳入我國,真常唯心之說獨張。隋唐間異采紛呈,成八宗之瑰奇。唐宋化流日本 ,初無異於唐宋之舊。迨專取信願之說出,乃迥乎別矣。近代日本學者,詳考深 究,每有所發,雖眾途並進,要不外歸宗於真心及信願之學也。

  李居士世傑,遊心佛法,篤志大乘,其研幾之勤,思辨之精,求之我國佛教 界,不數數見也。近出其本於中華舊說,日本新論,深究而貫之於「一心」之心 得,成『佛教哲學概論』,將以行世。雖未及覽其全文,然法苑義林,足備教界 及社會學者之研考,則確乎無可疑也。

  概論之組織,以「宇宙本體論」,「宇宙現象論」,說三論、唯識、天臺、 [P250] 賢首;以「人生解脫論」,說密、禪、律、淨,八宗之大義備矣。佛法初無間於 大小顯密也,要不外乎教證二門,亦即信解行證。教法為信解,明宇宙人生之現 象(相),現象之真相(性),即相而契性之契證,依證而成之聖德。證法為行 證,則基信解而持行之道要,達於解脫聖德之實證也。性相顯密,莫不備此,故 可謂無性相而不涉行證,無行證而不明性相,固難以性相及行證而判論諸宗。本 書殆以義承日本學者之緒餘,或以用為哲學之說明,故如此耳。

  概論究義深徹,歎為希有。然更有可稱歎者:一、我國為大乘第二祖國,闡 發之精深博大,世無倫比,宜其為教界所宗仰,國族所弘護。然一以文義深隱, 學者每有門牆萬仞之歎。又以舊來理學之徒,偏以禪學擬佛法之全,隱蔽法門, 漸致式微。今備論乎八宗,如羅列眾寶,各呈奇采,乃知佛法之不僅禪也。文又 簡而義明,學者宜可依之以漸入佛法矣。

  二、佛法或說「唯心」,然非謂無物也,特以一切法不離心而安立,心為一 切法之攝導者耳。故究極言之,即空即幻,心色緣成而無礙,初無違於法界平等 [P251] ,一色一香之為中道。或說本性(本體),然非謂窮推冥際,立本體而依之以發 生,依之以開展。特以迷情滯於事相,舉性以導其悟法相之本空,直顯真實相耳 。故究極言之,法性無礙於緣起,緣起不異乎法性,性相不一不二,何依何起耶 ?然世之學者,每以俗說之唯心論,本體論擬之。本書說一心,說本體,不蔽於 世學而每顯佛法之真,其功德不可量也。山居拉雜書此,用誌隨喜讚善之情云爾 。 [P253]

  


[回總目次][讀取下頁] [讀取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