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順法師佛學著作集

妙雲集下編之十『華雨香雲』 [回總目次][讀取下頁] [讀取前頁]


一五、慈明寺『同戒錄』序

  夫「制立學處,說波羅提木叉」,正法所以能住世。嘗本此義以讀律,久而 有所感,深感於佛慈之深且切,設教善巧,而敬法重法之莫如佛也!世尊自鹿苑 啟化,普為一切修學者說。真發出離心,勤修解脫道,勝義同證,龍象如林。盡 善矣,然猶未盡美也。蓋重個人而略群體,施德化而未及軌則,雖得其人而道行 ,猶未免於人在法存,人亡法息之歎。夫佛法之出世,非為一二傑出之士,厥為 大眾。擇智深障薄者而化之,亦化及頑愚。非僅為當前,亦遠及末世。故吾世尊 ,鑒往知來,進而制威德波羅提木叉以攝護學眾。「依法攝僧」,以實現和樂清 淨之僧伽。重群體,重法治,佛法乃得以久住。唯集體之威德,如法之羯摩,化 導之、攝護之、警策之、治罰之,而學眾無不中繩墨,不期然而漸入於至道。亦 唯如法清淨之僧團,求之有道,取之有節,教化有時,行止有儀,乃足以適應社 [P260] 會,格化人心。故以毘尼攝僧而僧淨,內則陶賢鑄聖,解脫依僧伽而成就;外則 化俗警迷,信敬緣僧伽而增長。佛滅二百年來,國運教運,史稱雙美。翊贊王朝 統一之治平,弘開佛化諸方之盛業,豈非以此為宗本乎?「僧伽如法羯磨,正法 住世」,佛語不虛!此非侈談發心,偏重個人德行者所能知也!

  法流中夏,雅好大乘。律學雖傳,而人情或薄禮義,或尊德性。故雖得意忘 言,世或不乏其人,而清淨僧制,迄未能蔚成風紀。毘尼之學,直視為個人之操 持;而群治法治之意,晦焉不彰。禪者別立禪院,叢林清規,維大法於千年,亦 足以尚矣!而格於佛制,則猶有所遺。令則禪制已息,律意未明;僧伽雜濫,佛 法衰微。值衰變之末世復興佛教,果將何所遵循耶?吾佛教諸大德,比年於臺灣 一再傳授大戒,弘闡毘尼。雖方便不足,成效未睹,而或不失為窮極而求諸本者 乎?

  智性長老,臺島耆宿。一再弘演毘尼,並以三度傳戒為願。慈明寺主聖印法 師,性公之上首也。仰承遺訓,思有以滿師願,報師恩,以傳授大戒事為念,並 [P261] 請有以助成之。余晚年探律,未遑精治,初未敢以律言。玆以隨喜贊助,預斯法 會。民國五十六年十一月二日開堂,十二月十日圓滿,得受具足戒弟子四百二十 五人。別授在家菩薩戒,亦三百二十餘人。法緣殊勝,亦一時之盛哉!發心受具 者,誠能以淨斯戒品為道基,進而學習毘尼。本群治法治之律意,求僧制之健全 ,僧伽之和合清淨,則於求解脫,弘正法,復興中國佛教,固無有要於此者矣! 依毘尼以自利,以利人,人能以復興中國佛教為志願,則宜為十方諸佛聖賢所稱 揚,豈僅滿性公長老之遺願而已哉!時民國五十七年佛誕日,印順謹序。 [P263]

  


[回總目次][讀取下頁] [讀取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