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雲集下編之十一『佛法是救世之光』 [回總目次][讀取下頁] [讀取前頁]
這次到泰國、高棉走了一趟,有一個月光景,見到的佛教情況,與中國多少 不同,所以想提出一點跟大家談談。現在這世界上,有五個佛教國家,即泰國、 緬甸、高棉、寮國、錫蘭。所謂佛教國家,可以說上自國家元首,下至老百姓, 個個信佛──至少有百分之九十以上是佛教徒。佛教在這些國度裡,奉為國教。 其盛況,不但我們中國不如,就是我所見到的日本佛教,也還差得多。這五個佛 教國家,通常稱之為南傳佛教,也即小乘佛教,是從印度傳入南方的一派。照一 般說來,大乘佛教應該更可以深入社會,與社會打成一片。而實際上,在盛行小 [P356] 乘的佛教國家,倒已真正做到了這一地步。這次,我在泰國時間較多,而高棉佛 教也大都是泰國式的,所以單就泰國的佛教作一介紹。
談到泰國佛教,先略說泰國的歷史。泰國的西面是緬甸,東面是寮國和高棉 ,北面則幾乎連接到我國的雲南。據學者研究,泰國民族,實在是我們的弟兄族 ,是從中國雲南移殖去的。在唐代,南詔是以雲南大理為中心的一個新興國家。 南詔民族與佛教有緣,一直到後代,雲南的雞足山,仍然是佛教區域,成為佛徒 朝拜的聖地。大約在宋朝,這一民族開始向南方遷徙。最初所建立的王朝,叫素 可泰王朝,素可泰城,在從曼谷到雲南邊境之間。王朝延續到元末,就衰亡了。 繼之興起的,叫大城王朝(王系換了三次)。到清乾隆年間,因緬甸大軍攻入而 滅亡。大城離曼谷不遠,原是佛教最發達的地方,我們這次也去參觀,但寺塔荒 涼不堪。當時緬軍攻陷大城,即大事燒殺,所有的宮殿建築,均遭焚毀,佛教的 塔寺也不能倖免,所以泰緬兩族的仇恨是很深的。幾年前,緬甸總理宇奴訪問泰 國,還特別到大城去,跪在佛前為他的祖先懺悔。最近泰國政府已著手進行修復 [P357] 大城塔寺的計劃。
大城王朝覆亡後,泰族群龍無首,有勢力的據地稱雄,分成了六個國家。當 時,有一位鄭昭王(名信),興兵把緬人驅出大城,並迅速統一了六國,恢復泰 國的政治秩序。這位鄭昭王,父親是中國人,母親是泰族人,是一位土生的中國 華僑。他初時在大城王朝做官,因見大城王朝的末帝,昏庸無能,大城被緬軍圍 困了兩年,不設法解圍,而只是一味固守。鄭昭王──信就領了五百華僑,突圍 而出。不久,大城就被緬軍攻陷了。他招兵買馬,許多華僑與泰人都響應他,發 展到五千人。於是他就以華僑為主力,領導泰族向緬人進攻,把緬人逐出了泰境 。此次泰族能夠從緬人的奴役下恢復自由,是虧了華僑的力量。鄭昭王逐出緬人 以後,自己就被擁為泰王。不到十年,就統一了全國。但他只統一了三四年,就 被泰人害死。鄭昭王既被謀害,泰人自己另建立了作基王朝,至今已傳至第九世 ,有一百七十五年了。在中國的歷史上,這作基王朝第一代,也自稱姓鄭,說是 鄭昭王的女婿,名叫鄭華,這樣中國才承認他。由於大城被毀,作基王朝第一世 [P358] ,才把都城遷到曼谷,仿大城王朝的規模,修建塔寺王宮等等。
在作基王朝,有兩代帝王對泰國政治與佛教特別有關。這兩代國王,即第四 世與第五世。第四世相當於中國咸豐、同治年間。國王曾經出家,後來他的哥哥 (第三代)死了,沒有兒子繼承王位,他為了國家人民的需要,還俗作王。他因 自己長期出家,對僧團裡的事情了解很清楚。他覺得,泰國的出家佛徒許多生活 情況,並沒有嚴格依照佛的制度,所以他就指導僧徒另創新宗派,這就是法宗派 。原來的舊派,叫大宗派。現在泰國佛教,屬大宗派的很多,而實力則在法宗派 手裡,因法宗派是皇家所尊重的。如當今八十五歲的老僧皇,及僧伽國務院長等 ,都屬於法宗派。這兩派,同是南傳的小乘佛教,只是對於佛制規律的持守,法 宗派更為嚴格,大宗派要方便通融一些,但絕不像我們中國的方便。第五世青年 登位,那時日本有明治維新,中國也有光緒帝新政。第五世王受了時代的影響, 也大大的革新。他曾到過南洋、歐洲考察,對國家的闢交通,興教育,建立文官 司法等制度,以及軍事的改革等等,均有良好的建樹。泰國之所以能夠始終維持 [P359] 其獨立,有許多因素。佛教的普遍信仰,和王朝的被推崇,是今日泰國的兩個重 心,也是兩股偉大的安定力量,直到現在。
佛教創自印度釋迦牟尼佛,然後開展為世界的宗教,其向外傳播,則始於阿 育王時代。阿育王與我國秦始皇同時,是佛教中最著名的大護法。他曾派傳教師 到各地傳教,當時就有一派傳入南方的師子國(即今錫蘭)。此派所用經典,是 用巴利文的。先傳到錫蘭,又從錫蘭傳入緬甸,又傳入泰國等地。上面所說的五 個佛教國家,都以錫蘭所傳的巴利三藏為根據。依照中國佛教史看,南方佛教國 家,並不一定純是小乘,如錫蘭、南詔,以及古代的高棉,本來也有大乘佛教, 甚至有密宗的流布。但泰國從大城王朝以來,六百年間才成為清一色的小乘佛教 。小乘佛教,或者稱之為原始佛教。不過據我看來,就以泰國說,他們所用的教 典,確是從錫蘭傳入的巴利文三臧,但他們的佛教制度,也就是所表現的宗教活 [P360] 動,都不能說是原始佛教。現將泰國佛教的特色,我認為並不原始的,逐一介紹 如下。
一、出家:在泰國,每個人幾乎都要出家一次。若沒有經過出家,會被人瞧 不起,沒有地位。這制度很特殊。本來,在佛法中發心出家,如果煩惱太重,不 適合過出家生活,是可以返俗的,甚至可以往復多次。但不管出家或是返俗,都 得合法。出家與在家,在佛法中分別極為嚴格。我們中國,如出了家又返俗,就 被人鄙視。其實這是錯誤的,因為即使不能出家,還可以做一良好的在家佛教徒 。但在泰國,除少數外,一般出家的並不打算盡形壽出家,有的發心出家七天, 或半個月,一個月,三個月,經過一個短時期的出家生活,就返俗回家了。據說 :從前有一個國王,曾出家幾年,後來又回去做王。因為經過佛法的特殊教育, 心地慈悲,愛護民眾,勤勉儉樸,不浪費國力,把全副精神用在為民眾謀福利上 。當時的官員和老百姓,覺得出家實在不錯,大家就跟著學,造成人人都要一度 出家的風氣,一直流傳了下來。這種風尚習俗,並不合於佛的原意,可是它對佛 [P361] 教發生了極大極良好的影響。譬如說,僧團中的事情,一般在家人都不十分清楚 ,因為佛制比丘戒律,白衣不應聽聞。但在泰國,因為個個都出過家,對佛教的 制度,禮節,甚至出家應該做些什麼,在家人應該怎樣,他們都比較了解。我國 的居士,就懂得不多。因為不大明白,不應批評的,要亂批評;應該批評的,倒 反而讚歎擁護。去年,泰皇也出家半個月。起初,國務院長、樞密院長、宮廷中 的重要分子,因國王身體不好,出家不吃晚飯,恐有問題,所以開了幾次會來研 究。結果,國王說:我要出家,就應遵行佛的制度,決不例外。國王出了家,過 了中午決不吃飯,連牛奶都不飲,只喝水,一切依佛制,非常嚴格。等到出家期 滿,返了俗,才重新過他的帝王生活。國王是如此,其他的人也都如此,他們一 經出家,便決定遵行佛教制度,過著嚴肅的出家生活。人人出過家,所以人人都 擁護佛教。還有,泰人對於出家,看得非常重要,可以說是一生之中最隆重的一 個節目。中國人的一生中,結婚是一件大事,喪葬又是一件大事。泰國人對於結 婚,並不太重視。但他們也有人生的兩件大事,一是出家,其次是死。出家時, [P362] 要舉行隆重的典禮,親戚朋友都來送禮祝賀,是最難得的一種盛典。這裡要附帶 談到:泰國的女人,是沒有出家的。佛在世時,男女平等,都一樣可以出家,為 什麼泰國女人不能出家呢?這因為,他們遵循古制,重視傳承。女人出家,先要 在女眾比丘尼處受戒,然後再到比丘處受戒證明,這叫做二部受戒。泰國過去, 本有尼眾,但後來一度沒有了。後來女人要出家,便沒有地方去受戒,也就不能 合法的產生比丘尼,所以一直到現在,還沒有女人出家。可見他們對於佛制,非 常尊重,要是我們中國佛教,一定可以通融了。
二、僧官:中國從前也有僧官,不過官位低,屈居政治之下。泰國的僧官制 ,則仿摹政府的組織,而自成一系統的。佛教的僧官,最高的是僧皇,下有四個 僧王,分擔國務院長,宣傳部長,福利部長,教育部長。四僧王下,有僧伽大臣 或稱僧伽宰相,性質與次長、司長相同。僧伽大臣以下,還有低級的僧官。泰國 現有二十萬出家人,僧官有三千多。這些僧官,是有薪俸的(當然不多),由國 家供給,這是政府對佛教的一種尊重。僧官的產生,是要由地方報上來,比方一 [P363] 縣或一市裡,有一個出家人,已經出家了很久──至少五年以上,或因精通佛法 ,或善於佈教,或對復興創立寺院有功績,或修持禪定,這樣呈報到僧伽國務院 ,經調查屬實,就通過政府,給予僧官的名位,然後一步步升上去。所以到了高 層的僧官,總是年高(受戒年久)德重的。這種僧官制度,佛世沒有,中國、日 本也沒有,可說是泰國佛教的特有制度。這種僧官制度,雖不合佛制,但也有其 好處。它可以獎勵出家人,好好出家,勵力向上修學佛法。如出家以後,心向佛 法,勇猛精進,其地位自然會逐漸提高。一般民眾對受到僧官階位的出家人,也 特別尊重恭敬。雖然,真正發心出家的,並不一定為了做僧官,但由於他的道德 、學問,或對佈教的努力,自然就被推舉為僧官。所以這種特殊的僧官制,對於 泰國佛教,到現在還是好處多。
三、佛像佛塔多:泰國的寺院,雖其建築形式各各不同,而每一寺院,佛像 非常多,而且同是釋迦佛像。同時,佛塔也多,每一寺裡,佛殿四周,每羅列著 許多的塔,都非常莊嚴。塔的基層是四方形,或圓形,上面尖尖的,普通的都不 [P364] 太高;只有少數特殊的,建築得十分高大。泰國之所以有那麼多佛像佛塔,原來 也有其緣故的。泰人因為信佛的關係,在他們在生的時候,有權位財富的,就塑 了一尊佛像,或建一座塔,等到死後,就把他的骨灰放到佛像底下,或安在塔下 ,這實與中國人的營建生壙一樣。一般有名的像塔,都可以知道,那座塔是第幾 世王的;某一尊佛像,是某皇親國戚或某大臣造的。按理說,這是很不合法的。 常人不淨的屍骨灰,怎能放在清淨莊嚴的佛塔裡或佛像下!佛像或塔地,常人的 屍骨灰,論理是不應該靠邊的。在曼谷朗瑪機場到曼谷市區之間,有一座新修的 大寺。據說,這就是泰國總理鑾披汶元帥和他的僚屬合同興建的。每人塑一尊佛 像或塔,預備將來死後,安置自己的骨灰。這種風俗習慣,可說是非常特殊的。
四、護身佛:泰國的護身佛,非常盛行。那些小佛像,是佩在身上的,不是 供奉的。我曾遇到兩位華僑,跟他們談起護身佛,他們順手往身上一掏,掏出了 好多尊小佛像來。通常一個人,身上都不止一尊呢!據說,佩這種護身佛,可以 保平安,而且靈驗得很。早幾年前,聯合國宣布北韓為侵略者,各國對北韓用兵 [P365] 時,泰國也派了一支象徵性的小部隊參加聯軍。當這支部隊要出發的前夕,總理 即下令,每人分送一尊護身佛,讓他們佩在身上,這可見全國對於護身佛的信心 。曾有人問起僧皇:現在歐美的物質文明,會不會動搖人民的信仰?僧皇答他不 會。他說:英美最新型的汽車,運到這裡來,我們可以訓練司機,利用這種工具 ,受用到歐美的物質文明。但是每個司機的身上,仍然佩著許多護身佛。護身佛 的信仰,和汽車的運用,可以配合起來,並不衝突。據說:鑾披汶元帥,初時對 佛法的信心並不太深,但後來信心越來越強。因為政治上的變動,他曾被人槍擊 過三回,被下過幾次毒藥,結果都沒有被害死,也許因為他身上佩了護身佛的緣 故吧!這次大會中,泰國政府撥了一千萬泰幣(等於美金五十萬元),鑄造小佛 像。他們的製像,由一「製像委員會」專門負責,常人不能隨便製造,一切要合 乎製佛像的法則。這次製像委員會,特別請了幾百出家人誦咒加持,當中有一位 ,忽然頭頂放光,成千累萬的信眾,都要求他祝福,弄得這位咒師無以為應,結 果一蹓了之。像這種信仰,日本有之(護身符),蒙藏密宗也有之;泰國佛教這 [P366] 種普遍的信仰,不應該說是原始佛教!
以上所談到的,具有特色的泰國佛教,是佛教傳入泰國,因適應其民情風俗 ,人民需要,乃形成另一獨特的形態,已不是我們想像中的原始佛教底面目。
一、所奉教典及其修行:南方的佛教國家,都信奉巴利三藏。他們所傳授的 經,大致與我國的阿含經相近;律,即我國的廣律。但因宗派不同,內容多少有 些出入。論,有七部阿毘達磨。南方諸佛教國,對這三藏教典,各有所重,如緬 甸,極重視七部阿毘達磨,研習的學風很盛。而在泰國,則著重經、律,研究論 典的少。在他們的心目中,經和律,是如來親自開演的,論典為後世論師的撰集 ,自然比不上經律的尊貴。雖有傳說,佛在天上為母說法三月,所說即係阿毘達 磨,但這種傳說,並不能為教界所公認。所以從過去到現在,泰國的佛教,尤其 法宗派,總是特重經、律,不大重視論典。近來,大宗派也派遣僧徒到緬甸學習 [P367] 阿毘達磨,然成就還不大。故在義理方面,研究闡發,似還不及其他的佛教國家 。
談到修行,泰國的出家比丘,首重持戒。不但對於殺、盜、淫、妄等重戒, 持守嚴謹;就是穿衣吃飯,出入應對,如何說法,甚至臨死時應當如何等等,大 抵都奉行佛的規制。律本就包含著僧眾的衣食住行,生活習慣。從這方面說,奉 行大乘佛法的地區,不但日本佛教,就是我們中國,也不及他們的嚴格。我國說 到修行,著重「吃素念佛,戒殺放生」(似乎特重不殺生戒)。佛法的修行項目 ,應該是戒定慧三學,六度四攝。泰國比丘特重戒律,生活較嚴肅,而對於定、 慧,似少有精深的造詣。當今的老僧皇,聽說修習數息觀。在大宗派的大學裡, 見有一位潮洲籍比丘,修定有相當成就。學校的主持人,特別叫他來表演給我們 看。他先拜佛,然後攝身靜坐,不到一分鐘,就入定了。他的定功,即所謂初禪 ,五根都不起作用。聽說,泰國比丘少有修禪定的,近代曾派人去緬甸學習瑜伽 ,這大概是從緬甸傳來的。瑜伽原是共世間法,印度的修習很盛。據尼赫魯說, [P368] 全印有一萬多人。這是經過相當修習以後,身心起了變化,每能引發起出常人的 功力。我參觀那位比丘的表演,心裡總覺得不大適意。修禪定,並不是變把戲, 怎好隨時隨地對客表演呢?也許修定的太少了,所以當作神奇一般地炫耀。大體 上說,泰國的佛教是可取的,雖然定慧較差,而卻能尊重戒律,過著較嚴謹的宗 教生活。戒為定慧之本,有了戒學作基礎,如專心定慧,相信是可以大有成就的 。
二、佛教機構:泰國佛教的組織,出家的,有僧官制,由僧官分層統攝,已 如上述。在家居士,有佛教總會,其任務為:團結在家信徒,護持三寶,協助僧 團,推動佛教,興辦社會公益事業。政府方面,有宗教廳,這是政府與佛教聯繫 的機構。而實際上,宗教廳的事情很少,因為僧團中事,有僧人自己辦理,不須 政府過問。宗教廳的主要工作,是替寺院代收田租或房租,所以僧眾與人民間, 沒有直接的經濟糾紛。如此次的慶典,宗教廳是負著最繁重的任務。佛教總會, 純是一種在家組織,跟我們中國佛教會,性質不同,因為他們祗是護持僧團,而 [P369] 絕不管僧團的內部事。同時,也和中國的居士林、蓮社等不一樣。他們雖很有組 織,但如要拜佛,聽經,或作佛事,都到僧寺中去,從不與僧團爭執;不像我國 的蓮社與居士林,成為變相的寺廟。近幾年來,佛教總會在社會上非常活躍,一 般青年和婦女,也被領導起來,配合著推動佛教。像這些事,都由佛教總會去做 ,出家人則過著出家的生活。所以泰國的佛教,雖然在家出家各有組織,各做各 的事,而配合起來,怡好能住持正法,利濟眾生。過去,太虛大師曾經建議中國 佛教,將出家僧尼和在家居士各別組織;僧尼們專事修行辦道,弘揚佛法;居士 們則協助僧尼,護持佛法,發展社會慈善事業。其意義,和泰國的現行佛教制, 甚相吻合。不過,目前的中國佛教,還難做到那個樣子。
三、出家教育與一般教育:泰國的佛化教育,非常普遍,有一般的社會學校 ,有專修佛法的佛教學校。其出家教育,按新學制的規定,最初三年,學泰文佛 法,相當於中學程度,次兩年學巴利文,等於大學的預科,然後三年大學,專修 巴利教典。現在泰國的佛教大學有兩所,一屬法宗派,一屬大宗派,這純為出家 [P370] 眾的佛教大學,跟日本佛教徒辦的一般大學不同。法宗派大學有學生八、九百人 ,大宗派有一千多。巴利文學院和泰文的佛教學校很多──幾乎每一大寺院,都 有佛教中學,授以泰文佛學;或辦有巴利文學院。泰國政府為了提倡佛法,對於 學習巴利文,予以優待。如服兵役,是每個國民應盡的義務。可是有一特殊法令 :凡學巴利文及格的,均可免役。因此出家眾學巴利文的很多,也格外用功。至 於普通學校,也與其他各國一樣,分小學、中學、大學三級制。小學和中學,大 部分辦在寺院中,都有出家人教授佛法,每星期一課或兩課。在小學裡,講授的 是釋尊故事及佛陀因地的本生談,從佛菩薩的偉大行願中,使小學生都能領解佛 教的精神。中學則教以因緣,四諦,八正道等簡單教義。這些學校,雖以一般學 科為主,但出家人在學校裡很有權力,如果學校辨得不好,或有不妥當的教職員 ,即可隨時建義改善,調整。至如巴利文學校,學生全是出家的。大學教師,也 大半由出家人擔任,因出家人對佛法才有正確而深刻的了解。這些佛教大學的教 授,待遇非常微薄,每月約三百元泰幣。出家人穿的吃的,都由施主供養,有三 [P371] 百元也就不錯了,但若要補充其他學科,如外文或一般社會科目,要聘在家教授 ,那就會發生困難,因為待遇太低。
過去,泰國的教育與佛教,原是合一的。在未興辦學校以前,人民要受教育 ,必須到寺院裡去學,及創設現代化的學校,也得到寺院僧眾的充分合作。後來 ,一般教育,才多少與佛教離開。現在有人覺察到,教育與佛教脫離,對泰國的 國家民族是並不理想的。教育,偏於知識技能的教育,如沒有佛教作核心,可能 發生不良的影響。所以近年來,佛教總會正努力於如何使佛教與教育,作更緊密 的聯繫。
四、僧眾與信眾的關係:宗教的存在與發揚,主要為對於民間,做些什麼事 ,而能與信眾起著密切的關係。泰國的佛教,能夠普遍深入民間,成為每個人民 的精神寄託,這自然不能不歸功於僧眾。然而,泰國的出家人,並不如一般大乘 佛教徒說的,怎樣走入社會,去辦許多事業,以贏得民眾的好感,他們只是嚴守 出家的本位。但怎能與社會發生關係呢?第一是供僧:在泰國,凡在家人家裡有 [P372] 事,如新屋落成,店舖開張,或結婚,生小孩,做壽,有病,或死亡等等,都請 僧供養,或請到家裡供養,或備好飲食,等出家人早上出來托缽,恭敬地奉與他 們。僧眾受供之後,就給他們回向祝福。這種乞食與供僧制度,使僧眾與信徒間 發生緊密的聯繫。第二是說法:每一寺院,都有固定弘法的日期,普通是每週一 次(不用禮拜日,因這是西方神教所創說)。佛教的古法,是以月亮的盈虧來計 日子。如初一、十五、初八、廿三,在中國的叢林裡,即為放香(休假)日;泰 國則以此四天為佈教日。一般民眾,每逢佈教日,可以聽法。這樣,一方面是信 徒供僧,一方面是僧眾說法,佛教與社會,宗教師與民眾之間,無形中就接近了 。在中國,信徒家裡死了人,就請和尚念經拜懺。泰國民眾如遇此等喪事,則供 僧;或在死者的遺產中,拿出一部分來修建寺院,印贈經典。雖也有到寺裡請僧 超度的,但較少,時間也短,不像中國那樣,幾乎以念經拜懺為職業。總之,他 們從小孩生下來,到大了結婚,乃至死亡,一生都浸潤在佛化生活中。所以泰國 的出家人,雖不問世事,不辦社會事業,但卻與社會接近,聯繫著廣大的徒眾, 使佛教獲得了全面的開展。 [P373]
五、出家眾的生活情況:泰國僧眾的生活,可說與釋尊時代的生活方式,是 比較接近的。如穿衣服,因為天氣暖和,確能遵循三衣的規制。三衣是五衣,七 衣,大衣,都是佛在世時的樣子。衣服簡單,不像我們中國,單的夾的棉的,鞋 子帽子一大堆。不過他們的三衣,一律黃色,是否符合古制,是很有問題的。至 於吃飯,也仍遵行佛世的托缽制度。在曼谷,每天早晨六點鐘至六點半,滿街都 是托缽化食的黃衣僧,其中也分兩派,一派用手捧著,一派比較方便,用絡缽囊 掛著。化食極容易,一刻工夫,每人的缽裡都滿滿的,可見泰人的信心是怎樣了 !泰國的出家人,差不多每人都有一少年跟侍,僧王僧官則不止一人。這都是民 眾自願送到寺裡服務的,一面為出家人做事,培福,一面學習禮儀,聽出家人講 佛教故事等。這些少年,住在寺裡,飲食也是出家人化來的飯食。他們每天化一 次,就夠自己吃兩餐,小孩吃三餐。當天化到的,當天吃完,不留過明天(這是 佛制)。泰僧的經濟生活,穿衣,吃飯,都簡單而容易解決。我時常感覺到,中 [P374] 國的出家人,一天到晚,為衣食而忙。從前的寺院,或靠田產收租,或靠香火, 靠遊客,或做經懺來維持生活。終年為應酬忙碌,真正的佛事,反而做得少了。 泰僧因實行乞食制,寺裡沒有廚房,沒有居士到寺裡吃飯,省卻許多人情俗事。 再談到住的問題,泰國的寺院,佛殿和僧房是分開的,供佛的殿堂,空明高廣, 而並不住人。即管理佛堂的香燈,也不住在裡面。在一類功利者看來,也許有點 惋惜,其實應該這樣,才能使人發生清淨莊嚴的感覺,培養信徒的宗教情緒(日 本等寺院,都是不駐兵及機關借用的)。僧眾的住房,都在佛寺邊,清靜適用, 會客室等,也有現代化的設備。但僧房,睡床,都極簡單,僧皇也還睡的小床。 因佛教制度,不許比丘睡高廣大床。出家人對於寺院的修建,是不消勞心的。寺 院是佛教的,三寶的,如損壞了,就應由信眾修理;僧眾只是提議興修而已。若 房舍圯壞,而當地的信徒不肯發心,那就離開,另找別寺棲身去。事實上,他們 的寺院,大都是清淨莊嚴,不會壞到沒有人修理(除了特殊情形,如大城寺院的 大破壞)。就是鄉下,人口少,寺院規模小些,也決不致破爛不堪,無人聞問。 [P375] 泰國的出家人,不愁衣食,不愁住處,就是醫藥、交通等問題,也都能夠獲得解 決。曼谷有一僧伽醫院,設了二千五百病床,凡出家人有病,便可以免費住進去 ,醫藥飲食一切成就。同時,市區裡的公共汽車,出家人乘搭,不必買票;只有 長途汽車,才要費錢。好在出家人平時沒有事,也很少外出遠行。
泰國佛教,因為尊重佛制,出家的大致都能依律而行,所以生活簡單,衣食 住行易於解決,而省了許多麻煩。僧團容易清淨,信徒也才能生起信心,恭敬供 養。我國出家人之所以不受社會尊重,甚至不能為信徒所尊敬,大約有兩種原因 ,即金錢和男女的糾結。只要有一問題發生,就會被人輕視,令人退失信心。寺 裡有田產的,出家人當然要收租,佃戶便難得歡喜。有錢放利息的,往往引起糾 紛。或是大殿要修理,佛像要裝金,向施主們去募化。僧眾自己去乞化,數目又 大,次數又多,其中或有些不盡不實,有些人便會引起反感,退失信心。男女問 題,不但犯戒受人輕毀,就是並非真有穢行,如不能避世譏嫌,太多接觸,就會 引起誹謗。泰僧是奉行小乘律的,對此特別重視。為了減少惡緣,避免譏嫌,出 [P376] 家比丘,就連跟女人身體碰一碰,也不可以。在公共汽車上,如果中間沒有男人 隔開著,即不可與女人同座。所以在大都市,出家人走路要特別小心,否則一不 留神,碰上女人的身體,便不得了。好在泰國的婦女們,見到了出家人,都懂得 規避。從泰僧的這些生活情形,可以說,困擾佛教的兩大問題──金錢和男女, 在泰國的出家人,是大體解決了的。因為他們的衣食住行,都能獲得解決,而不 致貪得無厭;而男女之間,又是遠離得那麼認真。這自然能成為比較和樂清淨, 受人尊重的僧團了。
泰國民眾對於出家人的恭敬,真是到了極點。居士向出家人禮拜,出家人不 要還禮,也不必說客氣話。如遇有與人談話,那麼你談你的,拜由他拜,這並不 失禮。因為他們禮拜出家人,是恭敬僧寶,自己修福,不是為了客氣。一般民眾 ,經過出家人前,總是低著頭,從旁邊輕輕走過。若有什麼話要跟出家人說,則 先蹲下來,雙手合掌,然後低聲說話。信徒供養僧眾,如毛巾等日用品,要是中 國,交給寺裡當家的去分發就算了。但在泰國,施主會親自端著物品,一一奉送 [P377] ,一一敬禮。他們恭敬出家人,決不是一個兩個或少數人,而是恭敬整個佛教的 僧寶。凡是出家人,不管老的少的,只要剃光頭,穿黃衣,具比丘相的,就是代 表僧寶,要恭敬供養,一律平等,絕不分相。中國人不大懂敬僧的意義,在家信 徒,只知道供養自己的皈依師,或有名的大法師。我在香港,曾聽到一位居士說 :「只要有道有德的法師,自然有人供養」。這是錯誤的,如有道德有學問的才 供養,那麼那些初出家的,學德還不足的,又有什麼人去供養?時常聽人說,某 法師才是僧寶;言外之意,即是其他都不成。所以有些居士,對師父或大法師, 也恭敬禮拜,但若見到普通出家人,則頭仰得高高地,理都不理,好像這些年紀 沒有他大,學問沒有他好,就不足以代表僧寶了。這種觀念,障礙了出家佛教的 合理發展,也即是對於恭敬三寶的意義,沒有正確的理解。在泰國,情形便不同 。據說,從前某國王出去,跟一個出家人相遇,他們原是相識的,出家人就和國 王致敬,國王大不愉快。他說,我是白衣弟子,你是比丘,怎好向我行禮呢?我 們這次到泰國,華僑告訴我們,有人向僧人合掌或禮拜,千萬不要跟他客氣。看 [P378] 見小孩子,也不要摩他,不可起來與人拉手。總之,泰國人士,由上至下,非常 敬僧;從這裡看出了泰國佛教的興盛。
六、念咒:泰國的密咒非常盛行,在二十萬出家人中,至少有兩千多咒師。 這些念咒的出家人,據說也有許多神奇靈異。民間對於咒師們,極具信心,如逢 病患,或家庭不順,都請咒師念咒加持。甚至想發財,買獎券,也去請教咒師, 以致僧皇不得不下令禁止咒師為信徒指示獎券號碼。但民眾仍然趨之若騖,想盡 方法,以求得咒師的一點暗示。
本來,佛教從印度傳到錫蘭,又從錫蘭傳入緬甸和泰國等地。根據巴利教典 ,是不應有此密咒流布的。但從古代的佛教史實看,則錫蘭、泰國、高棉一帶, 實在也有大乘,也有密咒,不過後來衰微了,成為純粹小乘教的世界。大乘教義 雖然無存,而過去所流行的密咒,卻仍師承下來。他們原為師師相承,傳承下來 ,經過時間太久,也不知道究竟從什麼時候開始。大家祗有信仰,認定它與巴利 三藏不相違而已。 [P379]
七、總結:泰國一般人民,對佛教的信心非常好,可說真正表現了「信敬」 二字。普通在家信徒,論修行,只是三皈五戒,布施作福,就滿足了,不像我們 中國行門之多,理想之高。這也許是泰國民眾知識水準稍低,故對佛法深義,以 及信佛所應實現的崇高理想,未能深切重視。然也因為如此,泰國上下一致,人 人信仰,佛教傳布普遍,而並非少數人的佛教。將來,若能配合高深的教義與行 持,使佛教得到更合理、更正確的發展,那才是人類渴望的佛教呢!(常覺記) [P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