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阿含經論會編(下)』 [回總目次][讀取下頁] [讀取前頁]
(2)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若法無常者,當斷 。斷彼法已,以義饒益,長夜安樂。何法無常?色無常,受、想、行、識無常」。佛說此經已, 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若過去無常法當斷, 斷彼法已,以義饒益,長夜安樂。云何過去無常法?過去色是無常法,過去欲是無常法,彼法當 斷。斷彼法已,以義饒益,長夜安樂。受,想,行,識,亦復如是」。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 所說,歡喜奉行。
(如過去),如是未來,現在,過去現在,未來現在,過去未來,過去未來現在,(亦如是 )(3)。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為斷無常法故,當求 大師。云何是無常法?謂色是無常法,為斷彼法,當求大師。受,想,行,識,亦復如是」。佛 說是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無常法),如是過去,未來,現在,過去未來,(4)過去現在,未來現在,過去未來現在 ,當求大師,(共)八種經。
(如大師),如是種種教(5)隨順,安,廣安,周普安,導,廣導,究竟導,說,廣說,隨順 說,第(6)二伴,真知識,同意,愍,悲,崇義,崇安慰,樂,崇觸,崇安隱,欲,精進,方便, 廣方便,堪能方便,堅固,強,健,勇猛,身心勇猛,難伏攝受,常學,不放逸,修,思惟、念 ,覺,知,明,慧,辯,思量,梵行,如意,念處,正懃,根,力,覺,道,止,觀,念身,正 憶念,一一八經,亦如上說。
如斷義,如是知義,盡義,吐義,止義,捨義,亦如是(7)。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猶如有人火燒頭衣, 當云何救」?比丘白佛言:「世尊!當起增上欲,慇懃方便,時救令滅」。佛告比丘:「頭衣燒 然,尚可暫忘,無常盛火,應盡除斷滅。為斷無常火故,勤求大師。斷何等無常故勤求大師?謂 斷色無常故,勤求大師;斷受、想、行、識無常故,勤求大師」。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 ,歡喜奉行。
如斷無常,如是過去無常,未來無常,現在無常,過去未來無常,過去現在無常,未來現在 無常,過去未來現在無常:如是八種救頭然譬經,如上廣說。
如求大師,如是求種種教隨順教,如上廣說。
如斷義,如是知義,盡義,吐義,止義,捨義,滅義,沒義,亦復如是。
註【46-001】「斷知相應」,簡約共為一0九九六經。若詳計末後四經所說,則共為三二五八三二經。類例經說之多
,遠出常情意想之外。巴利藏缺。
註【46-002】『雜阿含經』卷七中。
[P516]
註【46-003】總為無常法,別為三世──七類,共八經。以下處處說「八經」,即此。
註【46-004】「過去現在,未來現在,過去未來」──十二字,原本缺,依宋本補。
註【46-005】自「大師」至「正憶念」者,依前(三四)「羅陀相應」。五一──一一0經,共六0事。本文與之相
同,可對比知之。「種種教隨順」,應含得「勝師,順次師,教誡,勝教誡,順次教誡」五者。
註【46-006】「第二伴」,「羅陀相應」作「正者,伴者」。
註【46-007】「斷」……「捨」,依下文實為八類,此處且依文作六類。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為斷無常故,當隨順 (1)內身身觀住。何等法無常?謂色無常,為斷彼故,當隨順內身身觀住。如是受、想、行、識無 常,為斷彼故,當隨順內身身觀住」。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無常,如是過去色無常,未來色,現在色,過去未來色,過去現在色,未來現在色,過去 未來現在色無常,斷彼故,當隨順內(2)身身觀住。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如隨順內身身觀住八種,如是外身身觀,內外身身觀,內受受觀,外受受觀,內外受受觀, [P517] 內心心觀,外心心觀,內外心心觀,內法法觀,外法法觀,內外法法觀住,一一八經,亦如上說 。
如斷無常義修四念處,如是知義,盡義,吐義,止義,捨義,滅義,沒義故,隨順四念處, 亦如上說。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猶如有人火燒頭衣, 當云何救」?比丘白佛言:「世尊!當起增上欲,慇懃方便,時救令滅」。佛告比丘:「頭衣燒 然,尚可暫忘,無常盛火,應盡斷。為斷無常火故,隨修內身身觀住。云何為斷無常火故,隨順 內身身觀住?謂色無常,為斷彼故,隨修內身身觀住。受,想,行,識無常,為斷彼故,隨修內 身身觀住」。廣說乃至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無常,如是過去無常,未來無常,現在無常,過去未來無常,過去現在無常,未來現在無 常,過去未來現在無常。如內身身觀住八經,如是外身身觀八經,內外身身觀八經,如上說。
如身念處二十四經,如是受念處,心念處,法念處,二十四經如上說。
如當斷無常九十六經,如是當知,當吐,當盡,當止,當捨,當滅,當沒,一一九十六經, 亦如上說。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猶如有人火燒頭衣, 當云何救」?比丘白佛言:「世尊!當(3)起增上欲,慇懃方便,時救令滅」。佛告比丘:「頭衣 燒然,尚可暫忘,無常盛火,應盡斷。為斷無常火故,已生惡不善法當斷,起欲精勤,攝心令增 長。斷何等無常法故,已生惡不善法,為斷故起欲方便,攝心增進?謂色無常故,受、想、行、 識無常當斷故,已生惡不善法令斷,起欲方便,攝心增進」。廣說乃至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 所說,歡喜奉行。
如無常經,如是過去無常,未來無常,現在無常,過去未來無常,過去現在無常,未來現在 無常,過去未來現在無常,八經亦如上說。
如已生惡不善法當斷故,如是末生惡不善法令不生,未生善法令生,已生善法令增廣故,起 欲方便,攝心增進,八經亦如上說。
如當斷無常三十二經,如是當知,當吐,當盡,當止,當捨,當滅,當沒,一一三十二經, 廣說如上。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猶如有人火燒頭衣, 當云何救」?比丘白佛言:「世尊!當起增上欲,慇懃方便,時救令滅」。佛告比丘:「頭衣燒 燃,尚可暫忘,無常盛火當盡斷。為斷無常火故,當修欲定斷行成就如意足。當斷何等法無常? 謂當斷色無常,當斷受、想、行、識無常故,修欲定斷行成就如意足」。如經廣說,乃至佛說此 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無常,如是過去無常,未來無常,現在無常,過去未來無常,過去現在無常,未來現在無 常,過去未來現在無常,八經亦如上說。
如修欲定,如是精進定,意定,思惟定,亦如是。
如當斷三十二經,如是當知,當吐,當盡,當止,當捨,當滅,當沒,一一三十二經,亦如 上說。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猶如有人火燒頭衣, 當云何救」?比丘白佛言:「世尊!當起增上欲,慇懃方便,時救令滅」。佛告比丘:「頭衣燒然 ,尚可暫忘,無常盛火當盡斷。為斷無常火故,當修信根。斷何等無常法?謂當斷色無常,當斷 受、想、行、識無常故,修信根」。如是廣說,乃至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無常,如是過去無常,未來無常,現在無常,過去未來無常,過去現在無常,未來現在無 常,過去未來現在無常,亦如上說。
如信根八經,如是修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八經亦如上說。
如當斷四十經,如是當知,當吐,當盡,當止,當捨,當滅,當沒,四十經亦如上說。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猶如有人火燒頭衣, 當云何救」?比丘白佛言:「世尊!當起增上欲,慇懃方便,時救令滅」。佛告比丘:「頭衣燒 然,尚可暫忘,無常盛火當盡斷。為斷無常火故,當修信力。斷何等無常故當修信力?謂斷色無 常故當修信力,斷受、想、行、識無常故當修信力」。如是廣說,乃至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 所說,歡喜奉行。
如無常,如是過去無常,未來無常,現在無常,過去未來無常,過去現在無常,未來現在無 常,過去未來現在無常,八經亦如上說。
如信力,如是精進力,念力,定力,慧力,八經亦如上說。
如當斷四十經,如是當知,當吐,當盡,當止,當捨,當滅,當沒,一一四十經,亦如上說 。 [P522]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猶如有人火燒頭衣, 當云何救」?比丘白佛言:「世尊!當起增上欲,慇懃方便,時救令滅」。佛告比丘:「頭衣燒 然,尚可暫忘,無常盛火當盡斷。為斷無常火故,修念覺分。斷何等法無常故修念覺分?謂斷色 無常,修念覺分;當斷受、想、行、識無常,修念覺分」。如是廣說,乃至佛說此經已,諸比丘 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無常,如是過去無常,未來無常,現在無常,過去未來無常,過去現在無常,未來現在無 常,過去未來現在無常,八經如上說。
如念覺分八經,如是擇法覺分,精進覺分,喜覺分,除覺分,捨覺分,定覺分,一一八經, 亦如上說。
如當斷五十六經,如是當知,當吐,當盡,當止,當捨,當滅,當沒,一一五十六經,如上 說。 [P523]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猶如有人火燒頭衣, 當云何救」?比丘白佛言:「世尊!當起增上欲,慇懃方便,時救令滅」。佛告比丘:「頭衣燒 然,尚可暫忘,無常盛火當盡斷。為斷無常火故,當修正見。斷何等無常法火故當修正見?斷色 無常故,當修正見;斷受、想、行、識無常故,當修正見」。如是廣說,乃至佛說此經已,諸比 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無常,如是過去無常,未來無常,現在無常,過去未來無常,過去現在無常,未來現在無 常,過去未來現在無常,亦如上說。
如正見八經,如是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一一八經,亦如上說。
如當斷六十四經。如是當知,當吐,當盡,當止,當捨,當滅,當沒,一一六十四經,亦如 上說。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猶如有人火燒頭衣, 當云何救」?比丘白佛言:「世尊!當起增上欲,慇懃方便,時救令滅」。佛告比丘:「頭衣燒 然,尚可暫忘,無常盛火,當盡斷無餘。為斷無常火故,當修苦習盡道。斷何等無常法故,當修 苦習盡道?謂斷色無常故,當修苦習盡道;斷受、想、行、識無常故,當修苦習盡道」。如是廣 說,乃至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無常,如是過去無常,未來無常,現在無常,過去未來無常,過去現在無常,未來現在無 常,過去未來現在無常,亦如上說。
如苦習盡道八經,如是苦盡道,樂非盡道,樂盡道(4),一一八經,亦如上說。
如當斷三十二經,如是當知,當吐,當盡,當止,當捨,當滅,當沒,一一三十二經,亦如 上說。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猶如有人火燒頭衣, [P525] 當云何救」?比丘白佛言:「世尊!當起增上欲,慇懃方便,時救令滅」。佛告比丘:「頭衣燒 然,尚可暫忘,無常盛火,當盡斷無餘。為斷無常火故,當修無貪法句。斷何等法無常故,當修 無貪法句?謂當斷色無常故,修無貪法句;斷受、想、行、識無常故,修無貪法句」。如是廣說 ,乃至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無常,如是過去無常,未來無常,現在無常,過去未來無常,過去現在無常,未來現在無 常,過去未來現在無常,亦如上說。
如當修無貪法句八經,如是無恚,無癡諸句正句法句,(5)一一八經,如上說。
如當斷二十四經,如是當知,當吐,當盡,當止,當捨,當滅,當沒,一一二十四經,亦如 上說。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猶如有人火燒頭衣, 當云何救」?比丘白佛言:「世尊!當起增上欲,慇懃方便,時救令滅」。佛告比丘:「頭衣燒 [P526] 然,尚可暫忘,無常盛火,當盡斷。為斷無常火故,當修止。斷何等法無常故,當修止?謂斷色 無常故當修止,斷受、想、行、識無常故當修止」。如是廣說,乃至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 說,歡喜奉行。
如無常,如是過去無常,未來無常,現在無常,過去未來無常,過去現在無常,未來現在無 常,過去未來現在無常,亦如上說。
如修止八經,如是修觀八經,亦如上說。
如當斷十六經,如是當知,當吐,當盡,當止,當捨,當滅,當沒,一一十六經,亦如上說 。
註【47-001】「順」,原文作「修」,依宋本改,下例。
註【47-002】「內」,原本缺、依宋本補。
註【47-003】「當」,原本缺,依宋本補。
註【47-004】苦習盡道,苦盡道,樂非盡道,樂盡道──四道,實為「苦遲通行,苦速通行,樂遲通行,樂速通行之
[P527]
舊譯。
註【47-005】無貪、無恚、無癡,此處為三法句,然餘處或作四法句。
「諸所有色,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麤、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 近,彼一切非我,非異我,不相在,如實知。受,想,行,識,亦如是。多聞聖弟子,如是正觀 者,於色生厭,受、想、行、識生厭;厭已不樂,不樂故解脫,解脫知見:我生已盡,梵行已立 ,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無常,如是動搖,旋轉,!2謎瘵,破壞,飄疾,朽敗,危頓,不恆,不安,變易,惱苦,災 患,魔邪,魔勢,魔器,如沫,如泡,如芭蕉,如幻,微劣,貪嗜,殺摽,刀劍,疾妒,相殘, 損減,衰耗,繫縛,搥打,惡瘡,癱疽,利刺,煩惱,謫罰,陰蓋,過患處,愁慼,惡知識,苦 ,空,非我,非我所,怨家,連!B虍,非義,非安慰,熱惱,無蔭,無洲,無覆,無依,無護,生 法,老法,病法,死法,憂悲法,惱苦法,無力法,羸劣法,不可欲法,誘引法,將養法,有苦 法,有殺法,有惱法,有熱法,有相法,有吹法,有取法,深嶮法,難澀法,不正法,兇暴法, 有貪法,有恚法,有癡法,不住法,燒然法,罣閡法,災法,集法,滅法,骨聚法,肉段法,執 [P528] 炬法,火坑法,如毒蛇,如夢,如假借(1),如樹果,如屠牛者,如殺人者,如觸(2)露,如淹水, 如駛流,如織縷,如輪涉(3)水,如跳杖,如毒瓶,如毒身,如毒華,如毒果,煩惱動。如是比(4) ,乃至「斷過去未來現在無常,乃至滅、沒當修止、觀(5)。斷何等法過去未來現在無常?乃至滅 、沒修止、觀?謂斷色過去未來現在無常,乃至滅沒故,修止、觀。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是故諸所有色,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麤、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 近,彼一切非我,非異我,不相在,如實知。受,想,行,識,亦復如是。多聞聖弟子如是觀者 ,於色生厭,於受、想、行、識生厭,厭故不樂,不樂故解脫,解脫知見:我生已盡,梵行已立 ,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以成就一法故,不復 堪任知色無常,知受、想、行、識無常。何等為一法成就?謂貪欲。一法不(6)成就,堪能知色無 常,知受、想、行、識無常。何等一法成就?謂無貪欲。成就無貪欲法者,堪能知色無常,堪能 知受、想、行、識無常」。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成就不成就,如是知不知,親不親,明不明,識不識,察不察,量不量,覆不覆,種不種 [P529] ,掩不掩,映翳不映翳,亦如是。如「是」知,如是識,解,受,求,辯,觸(7),證,亦復如是 。如貪,如是恚,癡,瞋,恨,呰,執,嫉,慳,幻,諂,無慚,無愧,慢,慢慢,增慢,我慢 ,增上慢,邪慢,卑慢,憍慢,放逸,矜高,曲偽(8),相規利,誘利,惡欲,多欲,常欲,不敬 ,惡口,惡知識,不忍,貪嗜,下(9)貪,惡貪,身見,邊見,邪見,見取,戒取,欲愛,瞋恚, 睡眠,掉悔,疑,惛悴,蹁躚,贔!3蘊,懶,亂想,不正憶,身濁,不直,不軟,不異,欲覺,恚 覺,害覺,親覺,國土覺,輕易覺,愛他家覺,愁憂,惱苦。於此等一一法,乃至「映翳(10),不 堪任滅色作證。何等為一法?所謂惱苦。以惱苦映翳故,不堪任於色滅盡作證,不堪任於受、想 、行、識滅盡作證。一法不映翳故,堪任於色滅盡作證,堪任於受、想、行、識滅盡作證。何等 一法?謂惱苦。此一法不映翳故,堪任於色滅盡作證,堪任於受、想、行、識滅盡作證」。佛說 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11)。
註【48-001】「如假借」,原本作「價借」,依宋本改。
註【48-002】「觸露」,疑「濁露」。
註【48-003】「涉」,原本作「沙」,依宋本改。
註【48-004】「比」下,原本有「丘」字,依宋本刪。
註【48-005】「如無常」至「煩惱動」,共一0五法。「乃至斷過去未來現在無常」,即無常等八。「乃至滅沒」,
[P530]
即斷,知等八。「當修止、觀」,即當修四念處……止觀,共四六法。若依上例計算,此二經應含三0
九一二0經在內。
註【48-006】「不成就」,原本作「成就不」,依宋本改。
註【48-007】「觸」,原本作「獨」,今改。
註【48-008】「偽」,原本作「為」,依宋本改。
註【48-009】「下貪」,原本作「不貪」,依宋本改。
註【48-010】「成就不成就」至「映翳不映翳」,為一一類。自「知」至作「證」,為八類,自「貪恚」至「惱苦」
,共六五類。若依上例計算,此二經內含五七二0經。
註【48-011】『雜阿含經』卷七終。
[P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