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順法師佛學著作集

妙雲集中編之三『唯識學探源』 [回總目次][讀取下頁] [讀取前頁]


唯識學探源自序

  妙欽與光宗法師,願意負責印行本書,為本書服務;因此取出多年的舊稿, 從頭校讀一遍,拿去校印流通。此時而能有此事,自然也有一番法喜!

  這是民國二十六年秋天的事了。我在武昌,讀到了日人結城令聞氏的『關於 心意識的唯識思想史』(原題已忘);作者的努力,使我欽佩。然因為見地不同 ,當時就想另寫一部唯識思想史。不過,病多、事大,總是拖延又拖延,一直沒 有落筆。二十八年冬天,我在縉雲山。月耀法師鼓勵我,願與我合作,代為筆記 ;這才向法尊法師商量稿紙,開始我的工作。誰知道寫不到四分之一,他為了環 境所迫,不能不暫時去照料油鹽柴米;我也鼓起從來未有的勇氣,到貴陽去,寫 作暫時停頓。一切是無常的!特別是亂離之世;動亂是世間的實相,這算得什麼 ?夏天,我自己繼續寫下去,把唯識學的先驅思想寫完。把原稿寄呈太虛大師, 虛公以為唯識思想史已有人譯出,預備出版,不必再寫下去。此文可以自成段落 ,稱為『唯識學探源』。當時,我受求真意志的指導,開始轉移思想到佛教的另 一角,所以就此結束。我沒有貫徹初衷,有願未了,總不免抱歉似的。好在關於 大乘唯識的思想,我在『印度之佛教』(第十四、十五章),『攝大乘論講記』 等,已陸續有過簡略的提示了。

  我想寫唯識思想史,倒不是為了與人諍辨,反而是覺得唯識學者的爭辨,噪 聒得討厭了(我自己從前就是一個)!針對唯識學界的諍論,預備作一番清理工 作,讓大家了解自己,了解對方,一笑而罷。在印度大乘佛教的開展中,唯心論 有真心派與妄心派二大流。傅到中國來,即有地論師、攝論師、唯識師三派。此 兩大流,真心派從印度東方(南)的大眾分別說系發展而來;妄心派從印度西方 (北)的說一切有系中出來。在長期的離合發展中,彼此關涉得很深;然兩大體 系的不同,到底存在。大體的說:妄心派重於論典,如無著、世親等的著作:重 思辨,重分析,重事相,重認識論;以虛妄心為染淨的所依,清淨法是附屬的。 真心派重於經典,都編集為經典的體裁:重直覺,重綜合,重理性,重本體論; ,以真常心為染淨的所依,雜染是外鑠的。經典總是時代的先進者;西方的論師 們,承受它思想的啟發,給予嚴密的思辨化,又多少要修正它。這種東西印度的 風格不同;不僅是第三期的唯心佛教,就是前二期的佛教,也有此種情形。甚至 在婆羅門教中,也還是有此東西兩大陣容的。這種區域文化的特色,本平常明白 。但傳統的唯識學者不大理會這些,他們的意見是:我所學所宏揚的論典,或者 經典,是究竟的;唯心非如此不可,這才是佛說。這樣,諍論當然不免。本來, 承受某一思想,對於另一思想,即不能無所取捨;真理愈辨愈明,辨論不一定是 壞的。所以,真心論可以批評妄心論,妄心論可以反對真心論。不過,作為反對 與批評的標準何在?這不外理證與教證。理證,各有思想體系,加上自宗規定了 的了義不了義,如離開事實的證明,那種筆墨與口頭官司,千百年來還沒有斷案 。現在再覆述一遍,也不過多一番熱鬧而已。說到教證,真心論已融化於唯心的 大乘經中;妄心者承認大乘經是佛說,即沒有資格去動搖真心論。妄心論的根本 論,是未來佛彌勒說,加上嚴密的思辨,真心者也無力摧毀他。以我的理解,真 心論的盧舍那佛說,迦旃延佛說;妄心論的彌勒佛說,都不過繼承根本佛教的思 想,在不同的時代區域中,經古人長期的體驗思辨而編集的成果。承認此兩大思 想的分流(自然是互相影響的),同等的地位;從時代的前後去整理它。經與論 間,經與經,論與論的中間,看出它的演變分化;從演變分化中把握它的共同性 ,這才是公平而又不儱侗的辦法。研究它的思想來源,考察它的思想方法。何以 說真?何以要說妄?為什麼要說唯心?是否非唯心不可?從高一層的根本佛教去 觀察,自然能給予正確的評價。這樣,我不能不感到結城令聞的大作,美中不足     ,不夠了解唯識的思想了。     

  本書是預擬唯識思想史的上編;把序說刪去,讓它自成段落。作者的意見或 者有點不易明瞭,即如最後的「無境論探源」,也不免簡陋。「無境」,即唯識 家的「空」義。真心與妄心說空不同;而且空義的闡發,從根本聖典到前二期佛 教,多方面的關涉,比細心說與種子說,要複雜得多。預備另作專題去考察它, 所以這裡只略為一提。

  附記:本書為民國三十三年在四川初版流通,後由上海大法輪書局再版。 今以重行排印,略為修正。民國五十九年一月印順記。

  


[回總目次][讀取下頁] [讀取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