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雲集下編之五『青年的佛教』 [回總目次][讀取下頁] [讀取前頁]
金黃色的夕陽,從娑羅林的一角,斜照大塔寺的紅牆碧瓦。半天的紫霞,半 輪淡月,在一縷縷的炊煙中,描出了美麗的圖畫。盛極一時的大塔寺,這時候又 回復了平時的一切,照樣的敲著斷斷續續的晚鐘。山門外有一位十六、七歲的青 年,悄悄的立著。他的體格容貌,是那樣的強毅、和藹、英明!一身潔白的衣服 ,越發顯出他的真誠與純潔,像清水池中的新艷的蓮花!他望著紫霞半月,眺望 那大道的盡頭。天色快黑了,他還在望著,想著。
孟加拉灣沿岸的福城,在兩千年前,早已是船舶雲集的通商海口了。商業的 [P22] 繁榮,增進了居民的財富,福城人真是有福的。城中的首富,是一位著名的出口 商,大家稱他為福德長者。長者在晚年,得了一位愛子,今年已十六歲了。孩子 誕生的那一天,家裡又添了幾個庫。能相會卜的婆羅門,連忙說:「恭喜長者! 恭喜!恭喜!這是嬰兒的福德,發財的吉兆,應該取名叫善財」。善財童子的名 字,就這樣的被傳開了。善財長得壯健、活潑、真誠、聰明,長者歡喜得得了活 寶似的。不過有一件事常使長者耽心,就是他不愛聽「發財」,簡直有點厭惡。 他滿意想做一位真理的商人,採集種種善法的財寶,供給那愛好真理的人們。這 實在太使老人家傷心了!為了這,也曾流過許多眼淚,但有什麼用呢?好在他還 年輕,想來加上幾歲年紀,就會漸漸轉變的。善財在學塾裡讀書,也常去聽哲人 們宣講,像大塔寺就是經常來去的。這一次文殊菩薩來宣講,使他發見了人生的 真義。世間充滿了缺陷苦痛,為自我的佔有而追求,這努力的代價是什麼?佛陀 是偉大的!聲聞的獨善行,還不夠理想;值得讚美接受而實行的,唯有菩薩的普 賢行。這樣,他在大會中站起來,立定成佛的大願,決心學習菩薩的大行,救濟 [P23] 眾生的苦痛,一直到成佛,成佛去救濟眾生。
群眾忙著歡送,善財也跟著歡送。眼看宣講團從大道走去,漸漸的遠了,不 見了。信眾們這才歡天喜地的,也有愁眉苦臉的,忙著趕回家去。善財望著大道 ,開始感到了孤獨徬徨。學佛行菩薩道,這不該單是心中的理想,好聽的辭句吧 !到底怎麼行呢?……這早晚該回家了!他們不是都走了嗎?算盤、戥子、賬簿 、金銀、貨物、喫喝、交遊,父母的慈愛,奴婢的尊敬,大人先生們的好意,… …忙著為家庭的財富去經營享受。……不,聚斂做什麼?每年提出一分來布施, 真是自他兩利了!……論理,欲樂的享受,是刀頭的蜜,不如閉門學道。不知有 沒有享樂的菩薩道?……善財的思潮,浪也似的湧上心來。身旁的一切,什麼都 忘了。心裡想:宣講團去了,回家吧!……好自欺!菩薩道到底怎麼行呢?他們 走了,難道就算了嗎?為什麼不請教文殊菩薩?他不是還在不遠的前面嗎?…… 家庭,財富;文殊,成佛;我有兩個手,卻只有一顆心,到底要選擇那一樣呢! ……大塔寺的晚鐘,喚回了亂想中的善財。善財抬頭一看,哦!金色的陽光,染 [P24] 成了華美的紫霞,世間的一切是美麗,是多麼令人陶醉呀!那邊是一縷縷的炊煙 ,濛濛的暮色。不,……是的!金色的光明,華美的紫霞,他們確是在炊煙幕色 的黑影中顫動了。明淨的淡月,露出了笑臉。前面是大道,文殊菩薩們是從此去 的。家呢,向後轉。大塔寺的晚鐘聲,使善財的心潮漸漸的安定了。世間充滿了 黑暗,明月是唯一的安慰!不再作家庭的囚人,財富的奴隸,踏上月色明淨的大 道,見文殊菩薩去。
在明淨的月色中,走了三、四點鍾,見前面林子裡,透出一片光明來。善財 想,這一定是宣講團的下落處了。滿心歡喜的走上去,果然見文殊菩薩在林下經 行。明淨的月色,文殊的圓光,照得樹葉也閃閃發光。文殊菩薩見了善財,就說 :「善財!發菩提心是難得的!從菩薩大行的學習中,去完成崇高的志願,那是 難得的難得!你來了,好!善財!你要為大乘佛教的普賢行而努力,你將要和我 一樣的被人稱美為永久的童年」!文殊菩薩的安慰勉勵,使善財充滿了喜樂與光 明,白天的煩擾疲累,什麼都忘記了。行過接足禮,這才合掌說:「聖者!你是 [P25] 知道的,我是三界流轉的苦惱者,與一切眾生同樣的受著世間的束縛。我要解脫 ,更願意眾生得解脫。聖者!我要知道應該怎樣學菩薩行,修菩薩行,怎樣的去 發動、充實、擴大、滿足菩薩的普賢行。聖者!希望你能夠教導我,使我明白大 乘普賢行的一切」!文殊菩薩在平正的大石上坐下來,這才對他說:「廣大的普 賢行,不完全是說明的。長篇的理論,精密的方案,常是空虛而形式的。這需要 一面學,一面行,在身體力行中,才能得到真實的參學。你想我給你說明一切嗎 ?不過,你要學普賢行,我可以教你一個基本方法,就是要從參求善知識著手。 要有廣大的無厭足心,求之若渴,不斷的去參訪學習。除了明眼的師友,什麼都 不能引你走入正道」。?那裡有真善知識可以參訪呢」?善財感到很大的困難說 :「聖者!我不是說沒有,是說我沒有辨別的力量,不容易決定他是善、是惡。 並且,學行也該有個本末,應從緊要處行去,這還是諸聖者的指導吧」!文殊菩 薩點頭說:「善財!這倒也是真的。你該牢牢的記著:求見善知識,是走上普賢 行的不二門。善知識的教誨,要切實去行。此外,要從善知識的學力、德力、實 [P26] 行中,發見他的偉大,去尊敬修學,切不可吹求師友的過失。參學的目的,是為 了自己的不能不會,不在這上面著想,卻從不相干的地方去議論或者不滿老師! 這世間能有多少老師值得學呢?總之,不可吹求善知識的過失,這是參訪的第一 義。你現在既還不能辨認,我不妨給你介紹一位。離此地不遠的南方,不是勝樂 國嗎?勝樂國的妙峰山中,有一位德雲比丘!你去參訪修學,一定能滿你的願。 善財!去吧!這是半夜了,世間的一切,都昏昏的在黑暗中睡著,睡得像死去了 一樣。去吧!你該走你應走的路了!善財!我今天很歡喜,因為你將要與我一樣 ,被人稱美為永久的童年」!善財聽了,滿心歡喜的流著熱淚,禮別了文殊菩薩 ,開始他青年佛教的參訪生涯。
青年佛教的參訪者──善財,接受文殊菩薩的教誨,要去參訪青年佛教,從 實習中深入青年佛教的各部門,認識它的各個側面。心裡想,只要拿出不厭不倦 [P27] 的精神來,多多的去參訪,不但可以滿足自己的學程,就是佛教的真面目,也不 難得一個圓滿的了解。善財這樣想,所以聽了文殊菩薩的指導,就立刻向勝樂國 妙峰山來。妙峰山是頻闍夜山的一環,在千山萬壑的起伏中,聳立起信智和合的 妙峰。妙峰山,其實是雙峰,不過在雙峰的高處,卻合為一山。所以山腰以下, 壁立的岩石左右相向,形成天然的山門。「雙峰接引塵勞侶,一道昇登解脫門」 ,這到了青年佛教的山門了。善財在妙峰山中,到處去訪問,總是不知德雲比丘 的下落。一直到第七日,在高山頂上會見了他,他正在緩步經行。善財恭恭敬敬 的過去,行了禮,申述自己的來意,末了說:「文殊菩薩介紹我來這裡,親近大 師,望大師不吝慈悲,多多的開示我」!德雲比丘照樣的緩步經行,慢慢的說: 「真難得!你能為了菩薩的大行,千山萬水到這裡來!我所知道的,只是我自己 所實行的,就是信眼明淨的普見念佛解脫門。所以我要對你說的,就是你要老實 念佛」。「哦」!善財口裡答應,心裡卻有點希奇。「善財!你不要誤會啦!念 是內心的明記不忘,既不在數珠上,也不在口頭上。像我這樣的緩步經行,正念 [P28] 觀察,便是念佛的榜樣。念佛,目的在見佛,這需要有信心,有智慧。有了淨信 與明慧,才能在正念中明見佛陀的一切。你知道嗎?信心是誠摯而純潔的,唯有 澄淨,才能明徹,明徹才能現見佛陀的一切。穢濁與動搖,智慧是絕緣的,這你 該是已經聽見過的。有人說:「佛法大海,信為能入,智為能度」。這確實是至 理名言。我自從深入了信智和合的正念,就再也不忘記念佛,念念常見一切佛。 諸佛的身相、神通,眾會的莊嚴、佛光、佛壽,佛陀怎樣的適應眾生去成佛、說 法,這形形色色的一切,都歷歷明見,如在眼前一樣。我所知道的就是這樣」。 那時,善財在德雲比丘的背後,照樣的緩步經行,在明淨的正念中,作面見佛陀 的體驗。
沈寂了許久,善財又請問說:「大師!多謝你的開導!我想菩薩行該是無邊 的,不單是念佛一門吧」?「我也沒有那麼說。一味念佛,那裡就會成佛呢?不 過,菩薩初發心學佛,常是動搖而不定的。要達到菩提心的堅固不退,唯有從憶 念佛陀的偉大入手。凡是能明見佛陀的,他的信念一定是堅定的,必然的能勇往 [P29] 直前去行菩薩行。念佛是入佛的初門,我的本意是如此。每一個大乘學者,都應 該先從三學中去確立三原則,正信三寶,才能廣行菩薩道。從淨定中做到不離見 佛,確樹菩提大願像我所說的,是第一課。此外,還要從明慧中去多聞正法,深 入般若;從淨戒中去入眾無礙,養成入世的悲心。你既然要普遍的深入,那末就 請你穿起草鞋來,再向前參訪去。南方的海門國,有一位智慧如海的海雲比丘, 可說是現代唯一的佛學大家。你向他請教,他一定能使你開發大乘的慧光,滿足 你的一切」。善財聽了這番宏論,加上內心的體證,真是感戴到極點。為了進一 步的參訪,這才禮別了德雲比丘,又向南方前進。
海雲比丘,在佛教中並不是生疏的。他獻身學問,專心的深入法句(文字) ,在佛教思想的研究發揮上,成績卓著,不愧為一代的名學者。某天上午,善財 來參訪他。海雲比丘開了窗明几淨,面臨大海的海藏樓,出來與善財相見。善財 [P30] 敘過了久仰德學,專誠參訪的來意以後,接著說:「我是發了菩提心的,想深入 一切智海。但覺得捨離了世間的生死,想不落小乘的蹊徑,行菩提道,入如來地 ,這似乎頗不容易。關於這些,久仰大師是特有見地的,今天專誠參禮,請求多 多的開示」!海雲比丘微笑說:「我也不過是蠡測之見;但願意把自己的知見, 貢獻我佛教的青年。善財!你真的發了菩提心嗎」:「是的!大師」!「好!培 植深厚的善根,才能發悲智的大心。那我不妨把自己的學歷告訴你」。說著,把 手向東一指說:「看哪!這是汪洋的大海。我在此海門國,十二年中不斷的觀察 這大海,觀察它的性質、形態、作用。善財!你會嗎」?善財慚愧的說:「學人 愚昧得很,沒有理會觀海的奧義,望大師明白開示」!「善財!大乘法確是深隱 的。它不容許空談,也不同情守文作解的經師。所以,它是比喻的、象徵的、神 祕的,它是一幅晝,一首詩。要理解它的真義,得拿出超脫的手眼來,從象徵神 祕的形式中,體會它平實的中道」。「哦!那末大師莫非觀察十二緣起的生死大 海嗎」?海雲比丘點頭說:「對,善財!你是生有慧眼的。我深刻的觀察世間相 [P31] ,觀察它的甚深廣大;從現實的世間,向無限的時空去觀測,只覺得它漸深漸廣 ,深廣得不可說。這世間是醜惡的,但也有美善的妙寶。世間海中有無量眾生的 意識流;業浪與愛水,形成色色不同的身相、壽命、族類,色色不同的意識形態 。屬於世間的眾生,住在世間:這其中也有偉大的君子、哲人、英雄。煩惱大雲 不斷的流注業雨,瀰漫了整個世間。這世間,不問它是什麼,它確是無增無減的 。我這樣廣泛的觀察,理解世間是十二緣起的因果,叩開了緣起法海的大門。後 來,我作進一步的觀察,世間還有比海更廣大,更淵深,更特殊的嗎?那時,只 見海底涌出一莖妙寶蓮華來,華、莖、葉、台、鬚,一切都是妙寶的,彌覆了整 個大海。天、龍、阿修羅(世主)他們,都恭敬的供養讚歎。蓮華上坐著一位萬 德莊嚴的如來」。善財合掌讚歎說:「善哉!善哉!太不可思議了!這又是什麼 意義」?「這自然是大有道理的。緣起相海,是甚深難測的,但還有甚深更甚深 ,難測更難測的緣起空寂性呢!性空是緣起內在的實性,唯有徹底的深觀緣起海 ,才能洞見它。你以為這是沈空滯寂嗎?不是的,凡是能廣觀世間相的,沒有不 [P32] 同情世間;深入緣起性空的,沒有不齊死生、等染淨。聲聞行者不能廣觀緣起, 卻想深入,這自然是不堪潮流的衝盪,淺嘗而沈沒了。廣觀世間相而深入的,才 能不捨世間,又不為世間所拘,開放出大乘的行華。菩薩是不離世間的,卻不屬 世間;這像蓮華生長於淤泥中,卻淨潔得可愛。所以,只要多多的為眾生著想, 深深的體解性空,就不難從空出假,實行普賢的大行了。表象菩薩淨行的蓮華, 到底是怎樣產生的」?善財說:「怕是海底本來就有的」!「不!這是反緣起的 邪見,蓮華是如來無上善根所起的。如來是諸法的如義,通達性空如如,正見性 空的如幻緣起,如夢如幻的清淨業力,發生菩薩的行華。大行的淨業,不能離開 空慧,所以是無諍法門所莊嚴,無為法門所印定的。為一切世界一切眾生而行無 邊的大行,這就是蓮華的遍覆世間大海了。不論從宗教的或者政治的觀點去看, 唯有這樣的佛弟子,才能受世主們的敬信讚仰。等到菩薩的因華成熟,自然就成 為萬德莊嚴的佛果了」。
善財深切的理解說:「大師的深見,學人得益不淺!現實的世間,拘戀不得 [P33] 確也遠離不得。不從緣起法海門中作深廣的觀察,不隨波逐浪(凡夫),就是沈 沒(聲聞)。就是想截流逕渡,總不免有心無力」。海雲比丘說:「善財!還有 啦!蓮臺上的如來,伸出右手來摩我的頂,給我說普眼解脫經」。「善哉!善哉 !徹見遍一切一味的性空,引發大乘的行果,佛陀的一切知見,都流入大師的心 海而頂戴受持了」!「是的!我確是深刻而詳備的領解了。普眼經的妙用,可以 約略說一點:普眼悟入的空性,是如來境界,與三世諸佛同一鼻孔出氣。悟了這 ,在實行上能引發菩薩的大行;在理論上能闡明諸佛的妙法。它是遍入一切法門 的,所以性空能總攝法門的一切。它能淨化國土;能摧破外道的邪論;能叫一切 眾生得快樂;能照著眾生所行的,看他們根性的好尚,適應他們,開示他們。這 普眼解脫門,簡直是深廣無邊。我用了千二百年的時間,受持、讀誦、憶念、觀 察,但也沒有究盡。明白點說:在性空的見地上,圓攝一切,就是資以為生的事 業,也不離佛法。總之,眾生無邊,眾生的根性好尚無邊,適應而融攝他們的佛 法,自然也是無邊」。「哦!這不怕邪正雜亂嗎?像支那的孔、墨、老、莊,印 [P34] 度的婆羅門,或者數論、勝論,如果佛法去適應它、融攝它,廣大是廣大了,可 不免有點不純粹」。「善財!你所憂慮的是對的。但這是神化了的俗人所能了解 的嗎?這像小孩不肯吃藥,把藥和在糖果裡一樣。既然是適應根性的,自然要分 別個根本與枝末,常軌與變例:自然要從形式的底裡,把握它的真義。庸俗的佛 教者,不但在支那是多少儒道化的,印度是尤其神化。如能立足在悲慧的大本上 ,為實而行方便,那不但印度與支那,就是歐風、美雨,也未嘗不光華燦爛,莊 嚴著法界的一角」。「這樣,大師的佛法,是不限於佛說的了」。「沒有的事。 什麼是佛說?不違反佛教真義的一切微妙善語,無不是佛法。所以本人每天的工 作,是把從佛領受來的無量法門,一一的深入它;凡是與某一法門相順的,就把 它攝取過來,加以分門別類的研究。不盡不實的,刪修它,使成為明淨的佛法。 演繹引申它的真義,在適應根性的要求下,不斷的推陳出新。善財!我不但做這 體會闡發的工作,並且每天為人演說,顯示它的真義,使它發揚光大起來。常常 與人辯論,成立佛法的正義。因此,世間眾生來我這裡問法的,我都能適應他, [P35] 引導他深入普眼法門「善財!你今天來了,該不會空費草鞋錢嗎」!「大師的開 示,我是依教奉行的。不離見佛與多聞正法,我總算明白了。但關於入眾無礙, 還請你慈悲開示」!海雲比丘擺手說:「不行!我只能宣說我所了解的。入眾, 這實在是個難題,讓我想想看。有了,離此地六十由旬的南方海岸國,善住比丘 在那邊弘法,他倒是難入而能入的。請吧!你還是向他參訪去」!善財站起來告 辭,海雲比丘一直送下樓來,目送這位青年參訪者的向前邁進。
善財走了約合千二百華里的遠道,才到了海岸國。在路上,專心憶念海雲大 師的開示,作普遍而深刻的體察。起初,打聽海岸國的路向,一般人都說不知道 。好容易問著一位青年,才知海岸國就是楞伽(難往難入)道頭,是海舶來往愣 伽的渡頭。楞伽,是現在的錫蘭。在當時,遠隔風濤萬頃的海洋,說它難往難入 ,倒也並非過甚其辭。自從善住比丘到這裡來弘揚大法,引導眾生渡過深廣莫測 [P36] 的苦海,同登彼岸。大眾感戴他的恩德,特地改名為海岸國。這是新近的事,難 怪老前輩有些茫然了。善財到了海岸國,逢人便問善住比丘的住處,大家都說: 「大師是無所住的」。善財想:大概善住大師是沒有固定住址的,「水邊林下, 隨遇而安」。一天晚上,空中忽然光明普照。善財抬頭一看,只見一位儀態萬方 的比丘,在虛空中來往經行。多少天、龍、夜叉們,圍繞他,供養讚歎他。這不 是善住比丘是誰?善財一眼看透了善住境界,不覺歡喜合掌的讚歎:「善哉!善 哉!佛子是應該住於無住的,這真是菩薩清涼月,常遊畢竟空了」!他又向善住 比丘說:「大師!我是善財,我是發了菩提心而想進修菩薩行的。海雲大師叫我 來這裡,敬請大師的慈訓。大師!菩薩要怎樣,才能不離三寶?不離大願久行去 利濟眾生?像淨化世界,圓見佛陀,不住生死而願意為眾生受生死,這要怎樣才 能做到」?善住比丘在空中,望著善財說:「是的,你是善財。你不是窺見了善 住境界嗎?可惜你只得一半,不然你的疑問是多餘了。你看我!三千威儀,八萬 細行,一語一默,一動一靜,一來一去,一行一止,什麼都如法如律。你該知道 [P37] ,唯有清淨律儀,才能與大眾無礙相處,教化利濟他們」。善財說:「那末,大 師!聲聞行者的戒律,該是入眾無礙的不二門了」。「這倒也不見得。他們只是 拘泥小節,不能體大思精,不能深入緣起的空性,所以觸處成礙。他們的大眾無 礙,只限於出家僧團,不能與一切眾生打成一片。不能適應時空的演變,不能下 順眾生,是一礙。不能心無所住,不是著在涅槃上,就是在違順憂喜中過活,不 能上契正法,又是一礙。障礙重重,那裡說得上清淨無礙?你看我,來往經行, 一切都不離性空。你沒聽說過嗎?以無所得,得無所礙。我在律儀門中徹見性空 ,所以得到了究竟無礙解脫門。不但洞見性空,於心無礙;更能知一切眾生,與 一切眾生無礙。無礙的慧光,能知一切眾生的心行;知他們的死生;知他們過去 的經歷,未來的前途,現在的事業;知他們的語言差別;知他們的根性。我能無 礙的知道他,所以能無礙的適應他。應答辨的答辨,應教化的教化,應到那裡去 的就去那裡,從沒有不合時機的。應作的就作,應止的就止,做到自他無礙,佛 法常住,這不是無住中住立一切嗎?做到從心所欲的恰好,這不是神通妙用嗎? [P38] 菩薩在無可住中安身立命,發生無作神通。神通是般若的妙用天然,來去出入, 無不是神通妙用。我有了無作神通,所以念念不離虛空。在自利方面,到一切世 界去供佛聽法。在利他方面,一切眾生來見我的,我都使他們住在這無礙解脫門 中,決定成佛。你不要以為困難,因為我能見他們的優勝與劣點,苦痛與快樂; 我就先參加到他們裡面去,形式上與他們同化。這樣的走入大眾中去,結果是他 們受我的感化,反而同我一樣了。我只能知道這無礙法門,上順諸佛的正法,下 順眾生的機感。至於大菩薩們的大悲戒,波羅蜜戒等,非我所知,我怎麼能說? 你還是另訪高明吧!達里鼻茶國的彌伽先生,是我的好友,你去看看他的作風看 」!空中的光明,忽然消逝,善住比丘也不知所在了。善財靜立了許久,不得已 又要前進了。
達里鼻茶國,是達里鼻茶民族組成的。在善財南參時,正值國力隆盛的時代 [P39] ,文化經濟都有長足的進步。特別是首都自在城,富樂繁榮到極點。為了政治經 濟等原因,不同種族的人,都到自在城來。南印的語言,本來複雜得很;在當時 ,梵語還不大流行。所以彼此相見,常常弄得面紅耳赤,互不相知。善住比丘介 紹的彌伽先生,便是適應時代的一位語言學者。他懂得天語(梵語)、鬼語(上 座部就是用這種語言的)等一切族類的語言,在自在城裡教授語言學。他是以梵 語為本而綜貫一切方言的,所以他不用梵文學者的摩多體文,唱道四十二字母的 字輪。他在語言的傳授中,表揚大乘佛教。他的語言學社,在市中心區,附設在 一家市肆的後進。他按時講解,不收學費,來學的著實不少。
善財離了海岸國,一直到達里鼻茶來,訪問到附設語言學社的市肆中。彌伽 先生正在講座上宣講,善財就雜在大眾中聽。臨了,上前去禮足,簡單的報告了 學歷,就提出些問題來。問題中,除了平等清淨菩提心的保持,不感勞厭的大悲 力的生長而外,特別側重在一切法的總持上。簡單說,菩薩要到世間去教化眾生 ,那就不能不注意──破除自己的愚癡僻見,無礙辯才,記憶力,一切族類的語 [P40] 言,決了諸法的實義等問題。彌伽先生聽善財說是發了菩提心的,就立刻站起來 ,離開講座,五體投地的向善財敬禮,把名貴的香華,散在善財的身上,並且一 疊連聲的稱讚他。善財見他如此,連忙還禮。彌伽先生在大眾中不斷的讚歎:「 如有能發菩提心的,那就是續佛慧命,不斷佛種了!嚴淨國土,成熟眾生,這都 從菩提心來。了達一切法,信解業力,實行,大願,從離欲到智慧明淨到解脫, 這在發了菩提心的人,必然要成就,可說等於成就。所以發了菩提心的菩薩,就 是初發心不久,也為一切賢聖與世主們的護持稱歎。這因為不但他自己的德學可 敬,他現在或將來,必能使一切眾生捨離惡趣,使人類遠離眾難,解決貧窮,享 受天人的快樂。使他們親近善知識,聽法,發菩提心,成為超人的菩薩。善財! 菩薩為一切眾生所作的事業,是難得的,難遇難見的,他是眾生的父母,是眾生 的拯救者依止者。已發菩提心的人,應怎樣的自尊自強,感覺自己責任的重大! 一般人遇見菩薩,應怎樣的尊敬他,重視他」?彌伽先生的一番讚歎,大大的加 強了善財的菩提心與大悲力。他又說:「善財!說到普入一切法的總持,你可以 [P41] 留心觀察」!只見他把口一張,吐出種種的光明,光明中來了一切世界的眾生。 善財心想:「彌伽先生的號召力,著實不小」!彌伽見有緣的眾生來了,就給他 們分別解說輪字莊嚴經,這是他的精心傑作。輪字經中,探討一切語言的根本音 ,分為從阿到荼的四十二字(字母),此外無非四十二字的支流。根本字的結合 ,孳生一切的語言文字,所以叫字輪。因字的結合而有語言,因語言的詮表而有 名,因名而有所詮的義。眾生因長久而複雜的嬗變,成為種種慣習的名義,覺得 彼此間格格不通。如果直探根本音韻而洞察他變化的法則,那就不難觸類旁通的 持簡馭繁,獲得增強記憶、辨才、通曉各種方言的能力。同時,一般眾生因語言 的不同,影響他思想生活的不同而引起隔礙固執,循名執實的倒見,也不難一掃 而空,轉入大同平等無礙的大乘。當時大眾聽了,都直接間接的不退菩提,成為 大乘佛教行者。彌伽這才重昇講座,對善財說:「我成就了妙音解脫門,能分別 一切眾生的語言,你方才看見的就是。我把語言作佛事看,在語言中化眾生。語 言境界,可說是深廣如海。大菩薩們能從語言學的深入中,了解眾生的種種想( [P42] 表象力);經比較聯合抽象的種種施設;製為種種的名號;名號的結合,成為種 種語言。語言中有種種顯了或深密的含義,在句義的解說上,句法組成的次第上 ,都深入徹底。這些,我也不能徹了。我看,你應當貫徹初衷,再到諸方參學去 」!善財禮謝說;「聖者的意見,我誠意的接受。此後,我一定要深入文字語言 的底裡,也一定要貫徹參訪無厭的本衷」!善財在彌伽先生那裡,得到了舉薦的 善知識,才辭別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