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順法師佛學著作集

妙雲集上編之四『藥師經講記』 [回總目次][讀取下頁] [讀取前頁]



甲二 正宗分
乙一 如來開示
丙一 依正行願
丁一 總標依正 佛告曼殊室利:『東方去此過十殑伽沙等佛土,有世界名淨琉璃,佛號藥師 琉璃光如來、應、正等覺、明行圓滿、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 師、佛、薄伽梵』。

  從這以下,是正宗分,今分三大科,即如來開示、菩薩宏傳、藥叉誓護 。在如來開示中,先說藥師如來的依正行願。其中又分三段,先總標依正, 即標明如來的正報(佛身)與依報(佛世界)。

  「佛告」訴「曼殊室利」說:從我們的「此」一世界,向「東方去」, 經「過」了「十殑伽沙」那麼多的「佛」國「土」,「有」一個「世界,名 [P47] 」叫「淨琉璃」。殑伽沙,即恆河沙的異譯。恆河,義譯天堂來,是印度有 名的大河,河中的沙又細又多;佛多在恆河流域一帶說法,所以每說到極多 時,總是舉恆河沙為喻。淨琉璃世界,就在我們這個世界的東邊,距離了十 恆河沙等佛土之遠。那個國土的「佛」,「號」稱「琉璃光」。淨琉璃是依 報世界,琉璃光是正報佛名。琉璃光一名,上文已經解釋。世界名淨琉璃, 即常寂光淨土,以究竟清淨真如為體。藥師如來徹底破除無明障蔽,證得最 清淨法界,所以約所證成的境地──國土說,名淨琉璃世界;而不離法界, 圓具大智慧,光明遍照,能破一切愚癡暗昧,約能證智──佛說,名琉璃光 。

  從如來至薄伽梵等文,是佛的十大通號。這十名,全是依佛的功德而安 立的。因佛的功德太大,一名不足以表詮;同時,印度的一般習慣,凡歌頌 或讚美,多用十個名詞,如帝釋、大自在天,都有十號,佛法循世俗習慣, 也採用十種名稱讚佛。 [P48]

  十名中,1.「如來」,已如上釋。2.「應」,即梵語阿羅訶的義譯。因 佛功德最為圓滿,應受人天供養,為人天作大福田;又應已斷淨煩惱;應不 再受生死。3.「正等覺」,即梵語的三藐三菩提。覺即覺悟,能通達一切法 相,遠離一切顛倒。但說正覺,可通於小乘;大乘稱正等覺,等是普遍義, 即普遍的覺了一切法真性。4.「明行圓滿」,舊譯明行足;圓滿,就是足的 意思。明是智慧,行如布施持戒等萬行;佛的福德智慧,自利利他功行,一 切圓滿具足,無欠無缺,故名明行圓滿。5.「善逝」,逝,即去的意思,也 就是入涅槃。小乘聖者,丟下無邊苦惱眾生,自己一人入涅槃,是逝而不善 ;大覺佛陀不離生死而證菩提,不捨眾生而般涅槃,故名善逝。6.「世間解 」,解是解了:對世間事理,眾生苦本,苦因,以及滅苦的方法,離苦的究 竟處,都明達、解了。7.「無上士」,士是士夫,佛於天上人間而獨稱尊, 為人天的導師,故稱無上士。8.「調御丈夫」,調御如馬師,能把暴戾的馬 ,訓練成馴服的馬。佛教化眾生,無論眾生的根性如何惡劣、乖戾,如何剛 [P49] 強難服,也能善巧調御,使他慢慢轉向佛法,修學佛法而得成就。佛陀教化 的方法不一,因人而異:有時慈顏愛語,讚嘆鼓勵,如說你行布施、持戒, 功德無量,希有難得;有時則當頭棒喝,訶斥一頓,如說你業障深重,愚癡 無智,再不精進修行,必墮三途惡道。這等於調馬,在軟硬兼施的訓導下, 就可慢慢馴服。9.「天人師」,佛出世間,不但教化人類,也同樣教化天人 。有無量諸天參預法會聽法,故佛為天人的教師。10.「佛」即是覺者,能究 竟覺悟生命的秘奧,和覺察世出世間的種種法相。「薄伽梵」,即世尊。

  至此為止,總標了東方淨土的名稱,及佛陀的聖號。

  
丁二 別陳行願
戊一 行願
己一 總說 『曼殊室利!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本行菩薩道時,發十二大願,令諸有 情,所求皆得。 [P50]

  依正行願中,上文已總標藥師如來的國土(依報)及其名號(正報), 現在要分別陳述藥師如來的行願。此科文長,又分三節,先總說。

  佛呼「曼殊室利」說:「彼」東方淨琉璃世界的「世尊,藥師琉璃光如 來」,他所以證得圓滿佛果,成就清淨莊嚴的世界,即因過去生中,「本行 菩薩道時」,以大悲心,「發十二大願」,攝導眾生。藥師佛因地所發的大 願,不同凡夫的為了滿足自我的欲求,也不像小乘的只顧自了生死,獨善其 身;自是慈悲心懷的流露,為了滿足眾生的願欲。所以這裡說,藥師如來的 本行大願,是為了「令諸有情」的「所」有希「求,皆」能獲「得」。如希 求離生死苦,成菩提樂;或求往生淨土;或有病患而要求全愈;或因其他種 種人生缺陷而要求彌補。如此各式各樣的欲求,藥師如來從他的大功德,慈 悲善巧中,能隨眾生心所欲者,皆得滿足。

  因地發十二大願,是願力;令一切有情所求皆得,則是成佛以後,本願 功德的完滿實現。佛在因地發了大願,並非一切留到成佛以後,而是照願心 [P51] 去實踐,去求充實,這樣,惑業漸漸蠲除,功德一天天增長,到了成佛,才 究竟圓滿。藥師佛成大菩提時,十二廣大悲願,都能一一如期實現,就因他 在菩薩因地中,對自己所發的誓願,能隨分隨力,躬行實踐,一步步地做去 ,一點點地聚積,所以他一登大覺地,一切大願也就宣告完成了。藥師是如 此,彌陀等也莫不如此。我們依願去求,確能如願感應,這必有其感應的力 量存在。偈說:『福慧資糧力,諸佛加持力,及與法界力』。願求之所以能 獲成就,實有這三種力量。1自力,即自身方面,要集有福報及智慧的資糧 ,特別是信願真切。如醫生給你治眼疾,要眼有復明的機能;如眼睛真的壞 了,再高明的醫生,也無能為力。2佛的加被力,佛菩薩的悲願,永遠顧念 著眾生,光照著眾生,祗要眾生的希求,是合理而有可能的,便都可以交感 。3法界力,一切法的本性──法界本無差別,無限礙的平等法界中,生佛 平等,凡聖一致。所以眾生有感佛可能性,諸佛菩薩有隨感而應的可能。這 樣,我們若能一面依自己的福慧力,一面仗佛願力的加被,那麼,我們要求 [P52] 消災免難,離苦得樂,必定可以成辦。

  
己二 別敘
庚一 生佛平等願 『第一大願:願我來世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自身光明,熾然照耀無量 無數無邊世界,以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隨形好,莊嚴其身;令一切有情,如我 無異。

  此下即將十二大願,逐一分別敘說。

  釋尊對曼殊菩薩說:藥師如來在因地所發的十二大願中,「第一大願」 ,是生佛平等願。他立「願」說:「我來世」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的「時」候,「自身」能放射大「光明」,「熾然照耀無量無數無邊世界」 。三藐三菩提,此譯正等覺。正覺通於小乘,等覺通於菩薩,故在三藐三菩 提之上,又加一阿耨多羅,阿耨多羅譯為無上。無上正等覺,即佛的圓滿覺 ;佛的正覺,是最極遍照最極究竟的。平常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P53] 成佛好像是很容易的。其實必須福慧資糧具足,自利利他的無邊功德,都達 到最高峰,最圓滿的境地,才能成正等覺。修行者,祇是或多或少,成就佛 德的一部份而已。藥師說他將來成佛時,要身放光明。光明如火燄一樣,叫 熾然;從佛身而遍照一切世界,這是諸佛同具的身相。如佛像後有一光圈, 即是(化身)佛陀的圓光相。毘盧遮那佛,就是光明遍照的意思;大日如來 ,也即以太陽的光照為喻;大乘經中,常說到佛的光明,照耀無量世界。我 們雖生活在這去佛時遙的末世,未見佛陀的真身,但我們仍然沐浴於佛的慈 光中,祗是不自覺罷了。如太陽雖懸空朗照,可是瞎子卻見不到。佛光也如 此,無時不照,無處不照,眾生因無明煩惱的障蔽,常在光中而不見光。修 學佛法的,果能精勤進修,淨除煩惱的塵垢,見佛光明,或是見佛現身,那 是必然之事。

  藥師如來證大菩提時,又「以三十二丈夫相」及「八十」種「隨形好, 莊嚴其身」。身似琉璃光輝映徹,已顯得藥師如來的身相,是如何地明淨! [P54] 再加上這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等,更見德相的圓滿莊嚴。三十二相是為印 度公認的大人相,特別為男子的勝相。這裡不能一一說明,略舉數種來說, 如佛足底的平滿相,千輻輪相,佛身的紫金色相,垂手過膝相,頂髻相等, 共有三十二種之多(詳見法數)。這些相,依印度當時的相法,為最高貴最 莊嚴的福德相。輪王或如來,才完滿的具足。八十種隨形好,是隨身體的某 部形態,所有某種美的特徵,如佛手柔軟,毛髮光澤,面容豐滿等。釋尊當 時即因德相莊嚴,每次出遊教化,還不曾說法,便有很多人要求歸依。佛法 本不著相,但為了導引眾生,令眾生歡喜生信,所以藥師如來因地中,要發 願具足這種福德莊嚴相。藥師佛的本願,不但希望自己身相光明,眾好具足 ,同時還希望,「令」所有「一切有情」,皆「如」自己一樣,平等平等, 「無」有差「異」。這可約兩方面說:1約淨琉璃世界的生佛平等說:生於 東方淨土,身相圓滿,與佛無異。但不能說一切有情,因為現實的眾生界, 並不曾真的如此平等。2約一切眾生佛性說:一切眾生性,本都是光明遍照 [P55] ,具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隨形好的。如來藏經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藏, 光明顯赫;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本來具足。祗因眾生為無明所覆,不曾 開顯,所以隱而不現。這要到成佛,方能如實證知。故華嚴經說:『奇哉! 奇哉!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因妄想執著,未能證得』。在佛的心 境,照見一切眾生,確是平等不二的。約這意義說,佛證得無上正等覺時, 大地眾生無不是佛,眾生與佛平等平等。但從眾生邊看,眾生苦惱,愚癡闇 昧,於一切諸法實相,從來不知不見,痛苦流轉,何能與佛平等?因此,有 人說我們是凡夫,不要妄自尊大;儘管生佛平等,而我們還是眾生。有人說 :我們要深信自己是佛,如禪宗要人直下承當自心是佛;密宗要人起佛慢, 說即身成佛。這些話,可說都有一分道理。我們是凡夫,所以要修行辦道; 因為有成佛的可能性,所以可修行成佛。

  
庚二 開曉事業願 『第二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身如琉璃,內外明徹,淨無瑕穢,光明廣 [P56] 大,功德巍巍,身善安住,焰網莊嚴,過於日月;幽冥眾生,悉蒙開曉,隨意所 趣,作諸事業。

  此文與第一大願的意義有關而用意不同。上願重於佛的法性身,顯示生 佛平等。此願重在從法性而起應化身,開曉眾生。

  藥師如來因地所發的「第二大願」,是說:「願我來世」,究竟證「得 」大「菩提時」(菩提,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略稱),「身」相猶「如 琉璃」寶,「內外」都極「明」亮瑩「徹」,「淨」潔得沒有絲毫的「瑕」 疵和垢「穢」。所有的「光明廣大」,豁破無邊黑暗;如此「功德」莊嚴身 ,「巍巍」不動如須彌山一樣,所以說:清淨佛「身」,「善」於「安住」 。佛身的光明熾盛,光光相照,形成一種「莊嚴」的「焰網」。光明遍照, 「過於日月」──日月祗是世間的光明,自然不及佛身的光明。

  如來藏經,曾以九喻說明眾生的本有佛性,也有琉璃寶喻。眾生的佛性 ,如清淨無瑕的琉璃寶,雖藏在污染中,但它的光澤明淨,依然不損分毫。 [P57] 懂得此理,眾生的佛性身,也如琉璃,儘管流轉生死淤泥中,也不失其原有 的光潔。藥師如來,徹底揭去無明暗影,刷除煩惱污泥,本身佛性身畢竟顯 發,故說身如琉璃。

  藥師如來的身光,照及「幽冥」的苦惱「眾生」,使其癡暗心眼,「悉 蒙開曉」,而能「隨」著各人心「意」的「所」有「趣」求,「作諸事業」 去。這段文義,約淺顯說;佛放光時,住在黑暗世界,一向不見光明、不聞 佛名的眾生,受到佛的光明照了,就得著開曉,而隨自己的意趣,做他所樂 意做的種種事業。這如太陽東升,一切人都從寤而起,作工的作工,讀書的 讀書,種田的種田,做生意的做生意,大家各事其所事。然約深密說:眾生 無始以來,在愚昧昏迷之中,什麼都不曉得,由於佛的慈悲願力,啟發眾生 的智慧,便一樣一樣都明白起來,會做起來。古代厚生利群的發明家,可說 都是佛菩薩的化身;佛菩薩在無知的眾生前,每每現身開導,發明房屋、耕 種、紡織、文字……;種種器具,種種正當學說,使眾生知道實行。世界文 [P58] 化的進步,各種工巧技術,都發生於佛菩薩的慈悲與智慧之中。所以經說: 若無佛菩薩出世,世間一切善法,一切資生具,就都沒有了。故佛菩薩化世 ,不但開導眾生以身心修養,也開導眾生以一切知識和技能。約這個意義說 ,我們是無時無處,不在藥師佛的智光遍照中,慈光護持中。

  
庚三 無盡資生願 『第三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以無量無邊智慧方便,令諸有情,皆得無 盡所受用物,莫令眾生有所乏少。

  一個人生存在世界上,為了維持生命,必須有足夠的資生物──衣、食 、住、行,乃至醫藥。這一切物質生活的受用,不僅要有,而且要多,要豐 足,少了就會引生世間的諸般罪惡。譬加盜竊、劫殺、鬥爭……等罪惡的滋 長,多因資生物的缺乏。所以藥師如來的悲願,不但要使眾生獲得謀生的知 識和作事的能力,而且要「以無量無邊」的「智慧方便」,生產多量的「受 用物」資,「令」一切「有情」,凡有「所」需要的,「皆」能「得」受用 [P59] 「無盡」,而給大家過著富足、豐裕、安樂的生活,絕不「令眾生」,對於 物質的供應上,「有所乏少」,發生你有我無的現象。

  瑜伽師地論說:菩薩學法,當於五明處求。五明,除了佛法──內明, 還有工巧明、醫方明、聲明、因明。修學大乘菩薩行,凡有利眾生的學問技 能,都要學,智慧一天天求增長,到了成佛,一切功德妙法,始能圓滿具備 ,取之無竭,用之不盡。所以大乘佛法,並不反對科學物資的增產。現代世 界科學昌明,有人埋怨它是罪惡的淵藪,其實病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