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順法師佛學著作集

『雜阿含經論會編(中)』 [回總目次][讀取下頁] [讀取前頁]


 四三──四五(1); 五八四──五八六( 三九四)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波羅國仙人住處鹿野苑中。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譬如日出,明 相先起。如是正盡苦,亦有前相起,謂知四聖諦。何等為四?知苦聖諦,知苦集聖諦,知苦滅聖 諦,知苦滅道跡聖諦」。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知,如是見,如是無間等,亦如是說。

  

 四六(2); 五八七( 三九五)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波羅國仙人住處鹿野苑中。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若日、月不出 [P121] 世間者,一切眾星亦不出於世間,晝、夜、半月、一月、時節、歲數、剋數、須臾皆悉不現;世 間常冥,無有明照,唯有長夜,純大闇苦現於世間。若如來、應供、等正覺不出世間時,不說苦 聖諦,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滅道跡聖諦現於世間,世間盲冥,無有明照,如是長夜,純大闇 冥現於世間。若日、月出於世間,眾星亦現,晝、夜、半月、一月、時節、歲數、剋數、須臾悉 現世間,長夜明照出於世間。如是如來、應、等正覺出於世間,說苦聖諦現於世間,苦集聖諦、 苦滅聖諦、苦滅道跡聖諦現於世間,不復闇冥,長夜照明,純一智慧現於世間」。佛說此經已, 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四七; 五八八( 三九六)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波羅國仙人住處鹿野苑中。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譬如日出,周 行空中,壞諸闇冥,光明顯照。如是聖弟子,所有集法一切滅已,離諸塵垢,得法眼生,與無間 等俱,三結斷,所謂身見、戒取、疑。此三結盡,名須陀洹,不墮惡趣法,必定正覺趣,七有天 人往生,作苦邊。彼聖弟子,中間雖起憂苦,聽彼聖弟子離欲惡不善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 ,初禪具足住。不見彼聖弟子有一法不斷,能令還生此世者,此則聖弟子得法眼之大義。是故比 丘於此四聖諦,未無間等者,當勤方便,起增上欲,精進修學」。佛說是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 ,歡喜奉行。 [P122]

 四八(3); 五八九( 三九七)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波羅國仙人住處鹿野苑中。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當作是說:我 於苦聖諦未無間等,苦集聖諦、苦滅聖諦未無間等,而言我當得苦滅道跡聖諦無間等者,此說不 應。所以者何?無是處故。若苦聖諦、苦集聖諦、苦滅聖諦未無間等,而欲苦滅道跡聖諦無間等 者,無有是處。譬如有人言:我欲取佉提羅葉,合集作器,盛水持行者,無有是處。所以者何? 無是處故。如是言:我於苦聖諦、苦集聖諦、苦滅聖諦未無間等,而欲得苦滅道跡聖諦無間等者 ,無有是處。若復有言:我當於苦聖諦、苦集聖諦、苦滅聖諦無間等已(4),復得苦滅道跡聖諦者 ,斯則善說。所以者何?有是處故。若苦聖諦、苦集聖諦、苦滅聖諦無間等已,而欲苦滅道跡聖 諦無間等者,斯有是處。譬如有言:我以純曇摩葉、摩樓迦葉,合集盛水持行者,此則善說。所 以者何?有是處故。如是若言:我於苦聖諦、苦集聖諦、苦滅聖諦無間等已,而欲苦滅道跡聖諦 無間等者,斯則善說。所以者何?有是處故。若於苦聖諦、苦集聖諦、苦滅聖諦無間等已,而欲 苦滅道跡聖諦無間等者,斯有是處故」。佛說是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四九(5); 五九0( 三九八)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波羅仙人住處鹿野苑中。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如小綿丸、小劫 貝華丸,置四衢道頭,四方風吹,則隨風去,向於一方。如是若沙門、婆羅門,於苦聖諦不如實 [P123] 知,於苦集聖諦、於苦滅聖諦、苦滅道跡聖諦不如實知,當知彼沙門、婆羅門,常觀他面,常隨 他說;以不如實知故,聞彼所說,趣說而受,當知此人不宿修習智慧故。譬如因陀羅柱,銅鐵作 之,於深入地中,四方猛風不能令動。如是沙門、婆羅門,於苦聖諦如實知,苦集聖諦、苦滅聖 諦、苦滅道跡聖諦如實知者,當知是沙門、婆羅門,不視他面,不隨他語,是沙門、婆羅門智慧 堅固,本隨習故,不隨他語。是故比丘!於四聖諦當勤方便,起增上欲,精進修學」。佛說是經 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五0(6); 五九一( 三九九)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波羅國仙人住處鹿野苑中。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譬如石柱長十 六肘,八肘入地,四方風吹,不能令動。如是沙門、婆羅門,於苦聖諦如實知,於苦集聖諦、苦 滅聖諦、苦滅道跡聖諦如實知,斯等沙門、婆羅門,至諸論處,無能屈其心解脫、慧解脫者,能 使餘沙門、婆羅門反生憂苦。如是如實知、如實見,皆是先世宿習故,使智慧不可傾動。是故比 丘!於四聖諦當勤方便,起增上欲,精進修學」。佛說是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五一(7); 五九二( 四00)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波羅國仙人住處鹿野苑中。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譬如有人,火 燒頭衣,當起增上欲,急救令滅」。佛告比丘:「莫作是說!當置頭衣,於四聖諦起增上欲,勤 [P124] 加方便,修無間等。何等四?謂苦聖諦,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滅道跡聖諦;未無間等,當勤 方便修無間等。所以者何?比丘!長夜熾然,地獄、畜生、餓鬼,諸比丘不見極苦。如苦聖諦、 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滅道跡聖諦未無間等者,是比丘當忍苦樂、憂悲,於四聖諦勤加精進, 方便修習無間等,應當學」!佛說是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五二(8); 五九三( 四0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波羅國仙人住處鹿野苑中。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譬如士夫年壽 百歲,有人語言:士夫若欲聞法,當日日三時受苦,晨朝時受百槍苦,日中、晡時亦復如是。於 一日中受三百槍苦,如是日日至於百歲,然後聞法得無間等,汝寧能不?時彼士夫為聞法故,悉 堪能受。所以者何?人生於世,長夜受苦,有時地獄,有時畜生,有時餓鬼,於三惡道空受眾苦 ,亦不聞法。是故我今為無間等故,不以終身受三百槍為大苦也。是故比丘!於四聖諦未得無間 等者,當勤方便,起增上欲,學無間等」。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業」:

  復次、應知諦智略有六種作業及相:謂此諦智是能永滅眾苦前行,如日將出,先現 明相。正盡苦者,謂初見諦所斷眾苦;作苦邊者,謂阿羅漢所斷眾苦。又此諦智,是能對治大無 明闇,如日光明,能破世間所有大闇。又如有一已證諦智,永斷三結。從此無間,由失念故,暫 為欲貪、瞋恚所染。彼於爾時,依不放逸,入初靜慮,由觸諦智,得不還果。如是漸次,雖入非 [P125] 想非非想定,而與外凡有其差別,由已證得不退法故。如是諦智,有廣大用,有廣大果。此中所 有過去諸行,說名已生;現在諸行,說名正生;未來諸行,說名當生。如是一切,總名集法。即 比一切,由無常滅,或有已滅,或有向滅,或有當滅,總名滅法。又於諦智已證得者,如大石樓 ,已善雕飾,八方猛風不能傾動,一切異論不能移轉。所有悟解,不假他緣,不視他面,彼將何 說,我當聽受,不觀他口;適出語已,尋我聽聞思惟籌量審諦觀察。諸他沙門、婆羅門者,當知 即是諸外道輩。又即一切四聖諦智,漸次集成,名諦現觀,非隨闕一。此諦現觀,猶如餚膳,諸 聖弟子無上慧命,皆依此活,如受欲者,食用餚膳。苦等諦智;闕餘三智,如睒彌葉;當知餘似 娑羅枝葉,四聖諦智漸次集成,一切圓滿。又諸諦智,與喜樂俱,覺真義故,能令身心極輕安故 ,名諦現觀。生那落迦中,略有二苦:一、燒燃苦,二、治罰苦。由闕諦智,獲斯二苦。此無量 生猛利大苦,向(9)聖諦智,皆能超越。如是諦智,假使因其燒燃治罰猛利大苦,於現法中一身滅 壞而可得者,應生踊躍,歡喜忍受。縱毀百身,尚應歡喜,況乃唯一!

  
註【47-001】『相應部』(五六)「諦相應」三七經。
註【47-002】『相應部』(五六)「諦相應」三八經。
註【47-003】『相應部』(五六)「諦相應」三二經。
註【47-004】「已」下,原本有「得」字,今刪。 [P126]
註【47-005】『相應部』(五六)「諦相應」三九經。
註【47-006】『相應部』(五六)「諦相應」四0經。
註【47-007】『相應部』(五六)「諦相應」三四經。
註【47-008】『相應部』(五六)「諦相應」三五經。
註【47-009】「向」,宋作「由」。

  

 五三(1); 五九四( 四0二)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波羅國仙人住處鹿野苑中。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於四聖諦,平 等正覺,名為如來、應、等正覺。何等為四?所謂苦聖諦,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滅道跡聖諦 。於此四聖諦平等正覺,名為如來、應、等正覺。是故諸比丘!於四聖諦未無間(等)者,當勤 方便,起增上欲,學無間等」。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五四(2); 五九五( 四0三)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摩竭國人間遊行。於王舍城、波羅利弗,是中間竹林聚落,國王於中 造福德舍。爾時、世尊與諸大眾,於中宿止。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與汝等,於四聖諦無知 、無見,無隨順覺,無隨順受者,應當長夜驅馳生死。何等為四?謂苦聖諦,苦集聖諦,苦滅聖 諦,苦滅道跡聖諦(3)。以我及汝,於此苦聖諦,順知,順入,斷諸有流,盡諸生死,不受後有; [P127] 於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滅道跡聖諦,順知,順入,斷諸有流,盡諸生死,不受後有。是故比 丘!於四聖諦未無間等者,當勤方便,起增上欲,修無間等」。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我常與汝等,長夜涉生死,不見聖諦故,大苦日增長。 若見四聖諦,斷有大流海,生死永已除,不復受後生」。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五五(4); 五九六( 四0四)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摩竭國人間遊行。王舍城、波羅利弗,是中間竹林聚落,大王於中作 福德舍。爾時、世尊與諸大眾,於中止宿。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汝等當行,共至申恕林」。 爾時、世尊與諸大眾,到申恕林,坐樹下。爾時、世尊手把樹葉,告諸比丘:「此手中葉為多耶 ?大林樹葉為多」?比丘白佛:「世尊手中樹葉甚少,彼大林中樹葉,無量百千億萬倍,乃至算 數譬類不可為比」。「如是諸比丘!我成等正覺,自所見法,為人定(5)說者,如手中樹葉。所以 者何?彼法義饒益,法饒益,梵行饒益,明慧正覺,向於涅槃。如大林樹葉,如我成等正覺,自 知正法,所不說者,亦復如是。所以者何?彼法非義饒益,非法饒益,非梵行饒益,明慧正覺, 正向涅槃故。是故諸比丘!於四聖諦未無間等者,當勤方便,起增上欲,學無間等」。佛說此經 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P128]

 「障」:

  復次、若有為修聖諦現觀,當知略有四種障礙。何等為四?一者、不信,二者、上 慢,三者、待時,四者、放逸。言不信者,復有三種:一、於諦現觀不生信解,二、於僧善行不 生信解,三、於佛菩提不生信解。為欲斷除初不信故,世尊自引現量所證聖諦現觀,告諸弟子, 言我已於四聖諦理得現觀故,證覺無上正等菩提。為欲斷除第二不信,故復說言:我昔與汝輩, 長世久流轉,由未正思惟,覺悟於真諦。我今與汝等,由正見通達,以通達為因,盡生死流轉。 彼因緣盡故,自今無後有唯餘最後身,任持令不滅。第三不信於佛菩提如是相轉,謂若沙門喬答 摩種是一切智,何故有問一類能記,一類不記?為欲斷除如是不信,故復說言:我所覺法,無量 無邊,譬如大地諸草木葉;為他說者,少不足言,譬如手中升攝波葉。多分能引無義利故,少分 能引有義利故。當知此中,非不知故而不記別,但由能引無義利故而不記別。

  
註【48-001】『相應部』(五六)「諦相應」二三•二四經。
註【48-002】『相應部』(五六)「諦相應」二一經。『增壹阿含經』(二五)「四諦品」一經。
註【48-003】「聖諦」下,原本有「我與汝等……驅馳生死」──二十九字,衍文,今刪。
註【48-004】『相應部』(五六)「諦相應」三一經。
註【48-005】「定」,疑「宣」。

  

 五六(1); 五九七( 四0五)

[P129]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毘舍離獼猴池側重閣講堂。爾時、尊者阿難,晨朝著衣持缽,入毘舍 離城乞食。時有眾多離車童子,晨朝從城內出,至精舍門,持弓箭,競射精舍門孔,箭箭皆入門 孔。尊者阿難見已,以為奇特:彼諸離車童子,能作如是難事!入城乞食還,舉衣缽,洗足已, 往詣佛所,稽首佛足,退住一面。白佛言:「世尊!我今晨朝著衣持缽,入毘舍離城乞食,見有 眾多離車童子,從城內出,至精舍門,競射門孔,箭箭皆入。我作是念:此甚奇特!諸離車童子 能為難事」!佛告阿難:「於意云何?離車童子競射門孔,箭箭皆入,此為難耶?破一毛為百分 ,而射一毛分,箭箭悉中,此為難耶」?阿難白佛:「破一毛百分,射一分之毛,箭箭悉中,此 則為難」。佛告阿難:「未若於苦聖諦生如實知,此則甚難;如是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滅道 跡聖諦如實知見,此則甚難」!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一毛為百分,射一分甚難,觀一一苦陰,非我難亦然」。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2)言上慢者,謂即於彼諦現觀中,起增上慢。為欲斷除如是上慢,故復說言:如人在遠,以 箭射箭,筈筈無遺,甚為希有。或復一毛析為百分,以毛毛,端端不落,以極細故,是事復難 。通達聖諦,轉難於彼。所以者何?由即以其能取作意,還即通達能取作意,如是方有能緣、所 緣,平等平等,無漏智生,通達諦理。是故此事最細、最難,箭射箭筈,毛毛端,則不如是。 [P130]
註【49-001】『相應部』(五六)「諦相應」四五經。
註【49-002】『論』承上文,為四種障礙之二。

  

 五七(1); 五九八( 四0六)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獼猴池側重閣講堂。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譬如大地,悉成大海。 有一盲龜,壽無量劫,百年一出其頭。海中有浮木,止有一孔,漂流海浪,隨風東西。盲龜百年 一出其頭,當得遇此孔不」?阿難白佛:「不能,世尊!所以者何?此盲龜若至海東,浮木隨風 或至海西,南、北、四維,團遶亦爾,不必相得」。佛告阿難:「盲龜浮木,雖復差違,或復相 得;愚癡凡夫漂流五趣,暫復人身,甚難於彼。所以者何?彼諸眾生不行其義,不行法,不行善 ,不行真實,展轉殺害,強者陵弱,造無量惡故。是故比丘!於四聖諦(2)未無間等者,當勤方便 ,起增上欲,學無間等」。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3)

  (4)言待時者,謂於所作推待後時。為欲斷滅如是待時,故世尊說:無墜人身,甚為難得,復 引盲龜以況其事。

  
註【50-001】『相應部』(五六)「諦相應」四七經。
註【50-002】「諦」下,原本有「當」字,今刪。
註【50-003】『雜阿含經』卷一五終。 [P131]
註【50-004】『論』承上文,為四種障礙之三。

  

 五八(1); 五九九( 四0七)

  (2)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時有眾多比丘,集於食堂,思惟世間而思惟。 爾時、世尊知諸比丘心之所念,往詣食堂,敷座而坐。告諸比丘:「汝等比丘,慎莫思惟世間思 惟!所以者何?世間思惟,非義饒益,非法饒益,非梵行饒益,非智、非覺,不順涅槃。汝等當 正思惟;此苦聖諦,此苦集聖諦,此苦滅聖諦,此苦滅道跡聖諦。所以者何?如此思惟,則義饒 益,法饒益,梵行饒益,正智、正覺,正向涅槃。過去世時,有一士夫,出王舍城,於拘絺羅池 側,正坐思惟世間思惟。當思惟時,見四種軍:象軍、馬軍、車軍、步軍,無量無數,皆悉入於 一藕孔中。見已,作是念:我狂失性,世間所無而今見之。爾時、去池不遠,更有大眾一處聚集 。時彼士夫詣大眾所,語言:諸人!我今發狂,我今失性,世間所無而我今見,如上廣說。時彼 大眾,皆謂士夫狂發失性,世間所無而彼見之」。佛告比丘:「然彼士夫,非狂失性,所見真實 。所以者何?爾時、去拘絺羅池不遠,有諸天、阿修羅,興四種軍,戰於空中。時諸天得勝,阿 修羅軍敗退,入彼池一藕孔中。是故比丘!汝等慎莫思惟世間!所以者何?世間思惟,非義饒益 ,非法饒益,非梵行饒益,非智、非覺,非正向涅槃。當思惟四聖諦!何等為四?苦聖諦,苦集 聖諦,苦滅聖諦,苦滅道跡聖諦」。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P132]

 五九(3); 六00( 四0八)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時有眾多比丘,集於食堂,作如是論:或謂世間 有常,或謂世間無常,世間有常無常,世間非有常非無常;世間有邊,世間無邊,世間有邊無邊 ,世間非有邊非無邊;是命是身,命異身異;如來死後有,如來死後無,如來死後有無,如來死 後非有非無。爾時、世尊一處坐禪,以天耳聞諸比丘集於食堂論議之聲。聞已,往詣食堂,於大 眾前,敷座而坐。告諸比丘:「汝等比丘眾多聚集,何所言說」?時諸比丘白佛言:「世尊!我 等眾多比丘,集此食堂,作如是論:或說有常,或說無常,如上廣說」。佛告比丘:「汝等莫作 如是論議!所以者何?如此論者,非義饒益,非法饒益,非梵行饒益,非智、非正覺,非正向涅 槃。汝等比丘!應如是論議:此苦聖諦,此苦集聖諦,此苦滅聖諦,此苦滅道跡聖諦。所以者何 ?如是論議,是義饒益,法饒益,梵行饒益,正智、正覺,正向涅槃。是故比丘!於四聖諦未無 間等,當勤方便,起增上欲,學無間等」。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六0(4); 六0一( 四0九)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爾時、有眾多比丘,集於食堂:或有貪覺覺者, 或瞋覺覺者,或害覺覺者。爾時世尊知諸比丘心之所念,往詣食堂,敷坐具,於眾前坐。告諸比 丘:「汝等莫起貪覺覺,莫起恚覺覺,莫起害覺覺!所以者何?此諸覺,非義饒益,非法饒益, [P133] 非梵行饒益,非智、非正覺,不向涅槃。汝等當起苦聖諦覺,苦集聖諦覺,苦滅聖諦覺,苦滅道 跡聖諦覺。所以者何?此四聖諦覺,義饒益,法饒益,梵行饒益,正智、正覺,向於涅槃。是故 諸比丘!於四聖諦,當勤方便,起增上欲,正智、正念,精進修學」。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 所說,歡喜奉行。

  

 六一; 六0二( 四一0)

  如是我聞:一時,如上廣說。差別者,起親里覺,國土人民覺,不死覺,乃至聞佛所說,歡 喜奉行。

  

 六二(5); 六0三( 四一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時有眾多比丘,集於食堂,作如是論:或論王事 ,賊事,鬥戰事,錢財事,衣被事,飲食事,男女事,世間言語事,事業事,說諸海中事。爾時 世尊於禪定中,以天耳聞諸比丘論說之聲,即從座起,往詣食堂,敷坐具,於眾前坐。告諸比丘 :「汝等比丘眾多聚集,為何所說」?諸比丘白佛言:「世尊!我等於此聚集,或論說王事,如 上廣說」。佛告比丘:「汝等莫作是論!論說王事,乃至不向涅槃。若論說者,應當論說:此苦 聖諦,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滅道跡聖諦。所以者何?此四聖諦,以義饒益,法饒益,梵行饒 益,正智、正覺,正向涅槃」。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P134]

 六三(6); 六0四( 四一二)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時有眾多比丘,集於食堂,作如是說:「我知法 律,汝等不知;我所說成就,我等所說與理合,汝等所說不成就,不與理合;應前說者則在後說 ,應後說者則在前說」。而共諍論言:「我論是,汝等不如,能答者當答」!爾時、世尊於禪定 中,以天耳聞諸比丘諍論之聲,如是廣說,乃至「於四聖諦無間等者,當勤起方便,起增上欲, 學無間等」。佛說是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六四; 六0五( 四一三)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時有眾多比丘,集於食堂,作如是論:波斯匿王 、頻婆娑羅王,何者大力?何者大富?爾時、世尊於禪定中,以天耳聞諸比丘論說之聲,即從座 起,往詣食堂,敷坐具,於眾前坐。問諸比丘:「汝等何所論說」?時諸比丘,即以上事具白世 尊。佛告比丘:「汝等用說諸王大力、大富為?汝等比丘莫作是論!所以者何?此非義饒益,非 法饒益,非梵行饒益,非智、非正覺,不向涅槃。汝等當說:此苦聖諦,苦集聖諦,苦滅聖諦, 苦滅道跡聖諦。所以者何?此四聖諦,是義饒益,法饒益,梵行饒益,正智、正覺,正向涅槃。 是故比丘!於四聖諦未無間等者,當勤方便,起增上欲,學無間等」。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 所說,歡喜奉行。 [P135]

 六五; 六0六( 四一四)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時有眾多比丘,集於食堂,作如是論:「汝等宿 命,作何等業?為何工巧?以何自活」?爾時、世尊於禪定中,以天耳聞諸比丘論說之聲,即從 座起,往詣食堂,敷坐具,於眾前坐。問諸比丘:「汝說何等」?時諸比丘以上所說,具白世尊 。佛告比丘:「汝等比丘莫作是說,宿命所作。所以者何?此非義饒益,非法饒益,非梵行饒益 ,非智、非正覺,不向涅槃。汝等比丘當共論說:此苦聖諦,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滅道跡聖 諦。所以者何?此義饒益,法饒益,梵行饒益,正智、正覺,正向涅槃。是故比丘!依於四聖諦 未無間等者,當勤方便,起增上欲,學無間等」。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六六; 六0七( 四一五)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時有眾多比丘,集於食堂,作如是論說(7):某甲 檀越作麤疏食,我等食已,無味無力。我等不如捨彼麤食而行乞食,所以者何?比丘乞食,時得 好食,又見好色,時聞好聲,多人所識,亦得衣被、臥具、醫藥。爾時、世尊於禪定中,以天耳 聞諸比丘論說之聲,即詣食堂。如是廣說,乃至正向涅槃。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 奉行。 (8)云何放逸?謂略而言,若邪思惟,若邪尋思,若邪戲論,是名放逸。當知若於不應思處而 [P136] 強思惟,名邪思惟。謂或思惟:我於過去世為曾有邪?乃至廣說。於未來世,於內猶豫,我為是 誰?誰當是我?今此有情從何而來?於是沒已當往何所?或思世間,謂世間常乃至廣說。如是或 謂世間有邊,乃至廣說。或思有情,謂命即身,乃至廣說。或思有情業果異熟,謂妄思惟,此作 此受,乃至廣說。或復思惟,諸靜慮者靜慮境界,或思諸佛諸佛境界,如來滅後若有若無,乃至 廣說。彼由世俗、勝義善巧,於是一切,二因緣故不應思惟:一、非思惟所緣境故,二、由其事 無所有故。若有思求非思境事,或有思求無所有事,如是一切皆無所得,唯有令心轉增迷亂。若 於此中,不如正理強思惟者,雖有一類,由宿因力,或起厭離,或起厭離相應作意緣實境界,於 其中間暫爾現行,而復於彼見為過患生不實想。如是思惟世間等法,能引無義。邪尋思者,當知 即是欲等尋思。邪戲論者,復有六種:謂顛倒戲論,唐捐戲論,諍競戲綸,於他分別勝劣戲論, 分別工巧養命戲論,耽染世間財食戲論。如是一切,總名放逸。為欲斷除此放逸故,如來親自為 教誨者,為堪受化補特伽羅,聞已速能斷諸放逸。

  
註【51-001】『相應部』(五六)「諦相應」四一經。
註【51-002】『雜阿含經』卷一六。
註【51-003】『相應部』(五六)「諦相應」八經。
註【51-004】『相應部』(五六)「諦相應」七經。 [P137]
註【51-005】『相應部』(五六)「諦相應」一0經。
註【51-006】『相應部』(五六)「諦相應」九經。
註【51-007】「論說」,原本「說論」,依宋本改。
註【51-008】『論』承上文,四種障礙之四。

  

 六七(1); 六0八( 四一六)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汝等持我所說四聖諦不 」?時有異比丘,從座起,整(2)衣服,為佛作禮,合掌白佛;「唯然,世尊所說四聖諦,我悉受 持」。佛告比丘;「汝云何受持四聖諦」?比丘白佛言:「世尊說言:此是苦聖諦,我即受持; 此苦集聖諦,此苦滅聖諦,此苦滅道跡聖諦,如是世尊說四聖諦,我即受持」。佛告比丘:「善 哉!善哉!我說苦聖諦,汝真實受持。我說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滅道跡聖諦,汝真實受持」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六八(3); 六0九( 四一七)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汝等持我所說四聖諦不 」?時有比丘從座起,整衣服,偏袒右肩,為佛作禮,合掌白佛:「唯然,世尊所說四聖諦,我 悉受持」。佛告比丘:「汝云何持我所說四聖諦」?比丘白佛言:「世尊說苦聖諦,我悉受持, [P138] 如如,不離如,不異如,真實,審諦,不顛倒,是聖所諦,是名苦聖諦。世尊說苦集聖諦,苦滅 聖諦,苦滅道跡聖諦,如如,不離如,不異如,真實,審諦,不顛倒,是聖所諦。是為世尊說四 聖諦,我悉受持」。佛告比丘:「善哉!善哉!汝真實持我所說四聖諦,如如,不離如,不異如 ,真實,審諦,不顛倒,是名比丘真實持我四聖諦」。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

  

 六九(4); 六一0( 四一八)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汝持我所說四聖諦不」 ?時有異比丘,從座起,整衣服,為佛作禮,合掌白佛言:「唯然,世尊所說四聖諦,我悉持之 。云何四諦?世尊說苦聖諦,我悉持之,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滅道跡聖諦,我悉持之」。佛 告彼比丘:「善哉!善哉!如我所說四聖諦,汝悉持之。諸比丘!若沙門、婆羅門作如是說:如 沙門瞿曇所說苦聖諦,我當捨,更立苦聖諦者,但有言數,問已不知,增其疑惑,以非其境界故 。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滅道跡聖諦,我今當捨,更立餘四聖諦者,彼但有言數,問已不知, 增其疑惑,以非其境界故。是故比丘!於四聖諦未無間等者,當勤方便,起增上欲,學無間等」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七0; 六一一( 四一九)

[P139]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若比丘於佛有疑者,則 於苦聖諦有疑,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滅道跡聖諦則有疑惑。若於法、僧有疑者,則於苦聖諦 疑惑,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滅道跡聖諦疑惑。若於佛不疑惑者,則於苦聖諦不疑惑,苦集聖 諦、苦滅聖諦、苦滅道跡聖諦不疑惑。若於法、僧不疑惑者,則於苦聖諦不疑惑,苦集聖諦、苦 滅聖諦、苦滅道跡聖諦不疑惑」。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七一; 六一二( 四二0)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若沙門、婆羅門,於苦 聖諦有疑者,則於佛有疑,於法、僧有疑。若於(5)集、滅、道疑者,則於佛有疑,於法、僧有疑 。若於苦聖諦無疑者,則於佛無疑,於法、僧無疑。於集、滅、道聖諦無疑者,則於佛無疑,於 法、僧無疑」。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6)世尊弟子為斷如是聖諦現觀四種障礙,由三行相,任持聖諦。何等為三?一、由聞慧任持 其文,二、由思慧任持其義,三、由修慧任持其證。此中聞慧,如其所聞,能正任持,是苦聖諦 ,乃至廣說。又由思慧任持其義,謂諸聖者知其是諦,故名聖諦。當知此中由二緣故,得名為諦 :一、法性故,由真實義說名為諦;二、勝解故,由即於此真實義中起諦勝解,說名為諦。一切 愚夫,但由法性得名為諦,非勝解故;若諸聖者,俱由二種得名為諦,故偏說此名為聖諦。又由 [P140] 修慧,於諸諦中獲得內證現量諦智,亦得證淨,由是因緣,於諸諦、寶(7)遠離疑惑。諦智、證淨 ,更互相依,若處有一,必有第二。

  
註【52-001】『相應部』(五六)「諦相應」一五經。
註【52-002】「整」,原本作「正」,依宋本改。
註【52-003】『相應部』(五六)「諦相應」二0•二七經。
註【52-004】『相應部』(五六)「諦相應」一六經。
註【52-005】「於」,原本作「苦」,依宋本改。
註【52-006】『論』承上文,明離障。
註【52-007】「寶」,原本作「實」,今改。

  


[回總目次][讀取下頁] [讀取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