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順法師佛學著作集

『雜阿含經論會編(中)』 [回總目次][讀取下頁] [讀取前頁]


一一 力相應(1)

 一(2); 八四一( 六六一)

  (3)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二種力,何等為 二?謂數力,及修力。何等為數力?謂聖弟子空閑、林中、樹下,作如是思惟:身惡行,現法、 後世受於惡報。我若行身惡行者,我當自悔,教他亦悔我,大師亦當悔我,大德梵行亦當悔我, 以法責我,惡名流布;身壞命終,當生惡趣泥犁中。如是現法、後報身惡行斷,修身善行。如身 惡行,口、意惡行亦如是說,是名數力。何等為修力?若比丘學於數力,聖弟子數力成就已,隨 得修力;得修力已,修力滿足」。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二; 八四二( 六六二)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如上說,差別者:「聖 弟子學數力成就已,貪、恚、癡若節若盡。如是聖弟子依於數力,盡(4)立數力,隨得修力;得修力 已,修力滿足」。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三; 八四三( 六六三)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如上說,差別者:「何 [P304] 等為修力?謂修四念處」。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四──一二; 八四四──八五二(  )

  如四念處,如是修四正斷,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分(5),八聖道分,四道,四法句, 止、觀,亦如是說。

  

 (6)復次、嗢南曰:

  思擇、覺慧等,國等及諸王,阿羅漢、有學,質直最為後。

  

 「思擇」:

  略於一切現法、後法諸惡行中,深見過已,能正思擇,息諸惡行,修諸善行,名 思擇力。當知此力,能成二事:一者、能往人、天善趣,二者、能往現法涅槃。又此能與修習力 攝,修諸念住為所依止,由此為依,能正修習四念住等菩提分法。當知此修,名修習力。又思擇 力,能與三處羞恥為伴。何等名為三處羞恥?一者、他處羞恥,謂作是思:若我作惡,當為世間 有他心智,諸佛世尊,若聖弟子、若諸天眾信佛教者共所呵毀,是名第一處思擇力。二者、自處 羞恥,謂作是思:若我作惡,定當為己深所呵毀,何有善人為斯惡行!是名第二處增上力。三者 、法處羞恥,謂作是思:我若作惡,便為障礙於善說法毘奈耶中所修梵行;此法若有,便壞梵行 ,是名第三處思擇力。如是羞恥,當知三處以為增上:一、世增上,二、自增上,三、法增上。

  
註【121-001】「力相應」共六0經。與『相應部』(五0)「力相應」相當,內容大異。 [P305]
註【121-002】『增支部』「二集」二品一經。
註【121-003】『雜阿含經』卷二六中。
註【121-004】「盡」,疑「建」。
註【121-005】『增支部』「二集」二品二經。
註【121-006】『瑜伽師地論』卷九八中。

  

 一三; 八五三( 六六四)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三種力,何等為三 ?謂信力,精進力,慧力」。

  

 一四; 八五四(  )

  「復次、三力,何等為三?謂信力,念力,慧力」。

  

 一五; 八五五(  )

  「復次、三力,何等為三?謂信力,定力,慧力」。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 行。

  

 一六; 八五六( 六六五)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三力,謂信力,精 [P306] 進力,慧力。如是比丘!當作是學:我當成就信力,精進力,慧力」。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 所說,歡喜奉行。

  

 一七──一八; 八五七──八五八(  )

  如精進力,念力,定力,亦如是說。

  

 一九; 八五九( 六六六)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三力:信力,念力 ,慧力。何等為信力?謂聖弟子於如來所,入於淨信,根本堅固,諸天、魔、梵,沙門、婆羅門 ,及諸同法所不能壞,是名信力。何等為精進力?謂修四正斷。何等為慧力?謂四聖諦」。佛說 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二0──二一; 八六0──八六一(  )

  餘二力,如上說(1)

  
註【122-001】上來「三力」,即「五力」中,信、慧二力,及共餘一力合成。

  

 二二; 八六二( 六六七)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四力,何等為四? 謂信力,精進力,念力,慧力」。 [P307]

 二三; 八六三(   )

  「復次、四力:信力,念力,定力,慧力」(1)

  
註【123-001】上來「四力」,即「五力」之一分。

  

 二四(1); 八六四(  )

  「復次、四力:覺力,精進力,無罪力,攝力」。此諸經,如上三力說,差別者:「何等為 覺力?於善、不善法如實知;有罪、無罪,習近、不習近,卑法、勝法,黑法、白法,有分別法 、無分別法,緣起法、非緣起法如實知,是名覺力。何等為精進力?謂四正斷,如前廣說。何等 為無罪力?謂無罪身、口、意,是名無罪力。何等為攝力?謂四攝事──惠施、愛語、行利、同 利」。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二五; 八六五( 六六八)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如上說,差別者:「若 最勝施者,謂法施。最勝愛語者,謂善男子樂聞應時說法。行利最勝者,謂(2)不信者,能令入信 ,建立於信;立戒者以淨戒,慳者以施,惡智者以正智令入建立。同利最勝者,謂阿羅漢以阿羅 漢,阿那含以阿那含,斯陀含以斯陀含,須陀洹以須陀洹,淨戒者以淨戒(3)而授於彼」。佛說此 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P308]

 二六(4); 八六六( 六六九)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如上說,差別者:「若 所有法是眾之所取,一切皆是四攝事。或有一取施者,或一取愛語者,或一取行利者,或一取同 利者。過去世時,過去世眾已(5)有所取者,亦是四攝事。未來世眾當有所取者,亦是四攝事,或 一取施者,或一取愛語(者),或一取行利者,或一取同利(者)」。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布施及愛語,或有行利者,同利諸行生,各隨其所應, 以此攝世間,猶車因釭運。世無四攝事,母恩子養忘, 亦無父等尊,謙下之奉事。以有四攝事,隨順之法故, 是故有大士,德被於世間」。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二七; 八六七( 六七0)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四力,何等為四? 謂覺力,精進力,無罪力,攝力,如上說。若比丘成就此四力者,得離五恐怖。何等五?謂不活 恐怖,惡名恐怖,眾中恐怖,死恐怖,惡趣恐怖,是名五恐怖」。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 ,歡喜奉行。 [P309]

 二八; 八六八(  六七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如上說,差別者:「聖 弟子成就此四力者,當作是學:我不畏不活,我何緣畏不活!若身行不淨行,口不淨行,意不淨 行,作諸邪貪、不信、懈怠、不精進、失念、不定、惡慧、慳、不攝者,彼應畏不活;我有四力 ,謂覺力,精進力,無罪力,攝力,有此四力成就故,不應畏。如不活畏,如是惡名畏,眾中畏 ,死畏,惡趣畏,亦如上說」。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二九; 八六九( 六七二)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四力:覺力,精進 力,無罪力,攝力。何等為覺力?謂慧、大慧、深慧、難勝慧,是名覺力。何等為精進力?若於 不善法、不善數,黑、黑數,有罪、有罪數,不應親近、不應親近數;離此諸法已,若諸餘善、 善數,白、白數,無罪、無罪數,應親近、應親近數,如此等修習增上精勤,欲方便堪能,正念 、正知而學,是名精進力。無罪力,攝力,如上修多羅說」。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 喜奉行。

  

 「覺慧」:

  復次、由自利行及利他行為增上故,當知建立有四種力:一、覺慧力,二、精進 力,三、無罪力,四、攝受力。能往現法涅槃,名為自義;能往人、天善趣,亦名自義。當知此 [P310] 中,依第一自義,建立覺慧、精進二力,由是二力,能有方便發起正勤。依第二自義,立無罪力 ;由此三力,一切自義皆得究竟。樂利他者,他義有餘,由此增上立攝受力。當知攝事,如菩薩 地已辯其相(6)

  
註【124-001】四力,略見『增支部』「四集」一五三經。
註【124-002】「謂」,原本作「諸」,依宋本改。
註【124-003】「戒」,原本缺,依元本補。
註【124-004】『增支部』「四集」三二經。
註【124-005】「已」,原作「以」,古通,今改。
註【124-006】『瑜伽師地論』卷四三(大正三0•五二九下──五三三上)。

  

 三0(1); 八七0( 六七三)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五力,何等為五? 信力,精進力,念力,定力,慧力」。佛說是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三一; 八七一( 六七四)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如上說,差別者:「諸 比丘當作是學:我當勤加精進,成就信力,精進力,念力,定力,慧力」。佛說此經已,諸比丘 [P311] 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三二(2); 八七二( 六七五)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如上說,差別者:「彼 信力,當知是四不壞淨。精進力者,當知是四正斷。念力者,當知是(3)四念處。定力者,當知是 四禪。慧力者,當知是四聖諦」。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三三; 八七三( 六七六)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如上說,差別者:「是 故諸比丘當作是學:我成就信力,精進力,念力,定力,慧力」。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 ,歡喜奉行(4)

  
註【125-001】『增支部』「五集」一三經。
註【125-002】『增支部』「五集」一五經。
註【125-003】「是」,原本缺,依明本補。
註【125-004】「五力」義,如『瑜伽師地論』卷二九(大正三0•四四四中──下)。

  

 三四(1); 八七四( 六七七)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五學力,何等為五 [P312] ?謂信力是學力,精進力是學力,慚力是學力,愧力是學力,慧力是學力」。佛說此經已,諸比 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三五(2); 八七五( 六七八)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如上說,差別者:「諸 比丘當作是學;我當成就信力是學力,成就精進力是學力,成就慚力是學力,成就愧力是學力, 成就慧力是學力」。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三六(3); 八七六( 六七九)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如上說,差別者:「何 等信力是學力?於如來所,善入於信,根本堅固,諸天、魔、梵,沙門、婆羅門,及餘同法所不 能壞。何等為精進力是學力?謂四正斷,如前廣說。何等為慚力是學力?謂羞恥,恥於起惡不善 法、諸煩惱數,受諸有,熾然苦報,於未來世生老病死、憂悲惱苦,是名慚力是學力。何等為愧 力是學力?謂諸可愧事而愧,愧起諸惡不善法、煩惱數,受諸有,熾然苦報,於未來世生老病死 、憂悲惱苦,是名愧力是學力。何等為慧力是學力?謂聖弟子住於智慧,成就世間生滅智慧,賢 聖出、厭離、決定、正盡苦,是名慧力是學力」。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三七(4); 八七七( 六八0)

[P313]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如上所說,差別者:「 是故諸比丘當作是學:我當成就信力是學力,精進力、慚力、愧力、慧力是學力」。佛說此經已 ,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三八; 八七八( 六八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若比丘於善法,若變 、若退、若不久住者,他人審以五種白法來呵責汝。何等為五?言:汝不以信入於善法,若依信 者,能離不善法,修諸善法。汝無精進;無慚;無愧;無慧入於善法故,若依慧者,能離諸不善 法,修諸善法。若比丘於正法不變、不退、久住者,他人當以五種白法來慶慰汝。何等為五?正 信入於善法,若依信者,離不善法,修諸善法;精進;慚;愧;慧入於善法,若依慧者,離不善 法,修諸善法」。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三九(5); 八七九( 六八二)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若比丘還戒者,退戒 者,他人當以五種白法來呵責汝。何等為五?若比丘不以信入於善法,若依信者,離不善法,修 諸善法;不以精進;慚;愧;慧入於善法,若依慧者,離不善法,修諸善法。若比丘盡其壽命, 純一滿淨,梵行清白者,他人當以五種白法來慶慰汝,如上說」。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 [P314] ,歡喜奉行。

  

 四0; 八八0( 六八三)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若比丘,若不欲令惡 不善法生者,唯有信善法;若信退減(6)者,不信永住,諸不善法則生。乃至欲令惡不善法不生者 ,唯有精進,慚,愧,慧。若精進,慚,愧,慧力退減,……惡慧永住者,惡不善法則生。若比 丘依於信者,則離不善法,修諸善法。依精進,慚,愧,慧者,則離不善法,修諸善法」。佛說 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註【126-001】『增支部』「五集」一經前分。
註【126-002】『增支部』「五集」一經後分。
註【126-003】『增支部』「五集」二經前分。
註【126-004】『增支部』「五集」二經後分。
註【126-005】『增支部』「五集」五經。
註【126-006】「減」,原本作「滅」,依宋本改。

  

 四一(1); 八八一( 六八四)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若比丘於色生厭,離 [P315] 欲,滅盡,不起解脫,是名阿羅訶、三藐三佛陀;受,想,行,識,亦如是說。若復比丘!於色 生厭,離欲,(滅盡,)不起解脫者,是名阿羅漢慧解脫;受,想、行,識,亦如是說。諸比丘 !如來、應、等正覺,阿羅漢慧解脫,有何種種別異」?諸比丘白佛:「世尊是法根,法眼,法 依,唯願為說,諸比丘聞已,當受奉行」。佛告比丘:「諦聽,善思,當為汝說。如來、應、等 正覺者,先未聞法,能自覺知,現法自知,得三菩提;於未來世,能說正法覺諸聲聞,所謂四念 處,四正斷,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分,八聖道分。是名如來、應、等正覺,所未得法能 得,未制梵行能制,能善知道,善說道,為眾將導;然後聲聞成就隨法,隨道,樂奉大師教誡教 授,善於正法。是名如來、應、等正覺,阿羅漢慧解脫,種種別異。

  復次、五學力,如來十力。何等為學力?謂信力,精進力,念力,定力,慧力。何等為如來 十力?謂如來處非處如實知,是名如來初力。若成就此力者,如來、應、等正覺得先佛最勝處智 ,轉於梵輪,於大眾中能師子吼而吼。復次、如來於過去、未來、現在,業法受、因事報如實知 ,是名第二如來力。如來、應、等正覺成就此力,得先佛最勝處智(2),能轉梵輪,於大眾中作師 子吼而吼。復次、如來、應、等正覺,禪、解脫、三昧、正受,染惡、清淨處淨如實知,是名如 來第三力。若此力成就,如來、應、等正覺得先佛最勝處智,能轉梵輪,於大眾中師子吼而吼。 復次、如來知眾生種種諸根差別如實知,是名如來第四力。若成就此力,如來、應、等正覺得先 [P316] 佛最勝處智,能轉梵輪,於大眾中師子吼而吼。復次、如來悉知眾生種種意解如實知,是名第五 如來力。若此力成就,如來、應、等正覺得先佛最勝處智,能轉梵輪,於大眾中師子吼而吼。復 次、如來悉知世間眾生種種諸界如實知,是名第六如來力。若於此力成就,如來、應、等正覺得 先佛最勝處智,能轉梵輪,於大眾中師子吼而吼。復次、如來於一切至處道如實知,是名第七如 來力。若此力成就,如來、應、等正覺得先佛最勝處智,能轉梵輪,於大眾中師子吼而吼。復次 、如來於過去宿命種種事憶念,從一生至百千生,從一劫至百千劫,我爾時於彼生,如是族,如 是姓,如是名,如是食,如是苦樂覺,如是長壽,如是久住,如是壽分齊,我於彼處死此處生, 此處死彼處生(3),如是行、如是因,如是方宿命所更,悉如實知,是名第八如來力。若此力成就 ,如來、應、等正覺得先佛最勝處智,能轉梵輪,於大眾中師子吼而吼。復次、如來以天眼淨過 於人眼,見眾生死時、生時,妙色、惡色,下色、上色,向於惡趣、向於善趣,隨業法受,悉如 實知。此眾生身惡業成就,口、意惡業成就,謗毀賢聖,受邪見業,以是因緣,身壞命終墮惡趣 ,生地獄中。此眾生身善行,口、意善行,不謗賢聖,正見業法受,彼因、彼緣,身壞命終,生 善趣天上,悉如實知,是名第九如來力。若此力成就,如來、應、等正覺得先佛最勝處智,能轉 梵輪,於大眾中師子吼而吼。復次、如來諸漏已盡,無漏心解脫,慧解脫,現法自知身作證:我 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是名為第十如來力。若此力成就,如來、應、等正 [P317] 覺得先佛最勝處智,能轉梵輪,於大眾中師子吼而吼。如此十力,唯如來成就,是名如來與聲聞 種種差別」。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四二(4); 八八二( 六八五)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譬如嬰兒,父母生已 ,付其乳母,隨時摩拭,隨時沐浴,隨時乳哺,隨時消息。若乳母不謹慎者,兒或以草、以土諸 不淨物,著其口中,乳母當即教令除去。能時除卻者善,兒不能自卻者,乳母當以左手持其頭, 右手探其哽;嬰兒當時雖苦,乳母要當苦探其哽,為欲令其子長夜安樂故。佛告諸比丘:若嬰兒 長大有所識別,復持草土諸不淨物著口中不」?比丘白佛:「不也,世尊!嬰兒長大,有所別知 ,尚不以腳觸諸不淨物,況著口中」!佛告比丘:「嬰兒小時,乳母隨時料理消息,及其長大智 慧成就,乳母放捨,不勤消息,以其長大不自放逸故。如是比丘!若諸聲聞始學,智慧未足,如 來以法隨時教授而消息之。若久學智慧深固,如來放捨,不復隨時殷勤教授,以其智慧成就不放 逸故。是故聲聞五種學力,如來成就十種智力,如上廣說」。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 喜奉行。

  

 「有學」:

  (5)復次、諸佛如來依自利行及利他行,為欲顯己與諸弟子有差別故,說如是言: 諸有學者成就五力,唯有如來成就十力。若有成就有學五力,行自利行,諸聖弟子獲得最上阿羅 [P318] 漢果,從此無間一切自義皆得究竟。如來獲得阿羅漢已,成就十力,行利他行,即用利他以為自 義。設於是時,一切所化其事究竟,入無餘依般涅槃界,當知爾時,於所作事方得圓滿。若所修 行阿羅漢行,若為利他,即自義行,此二因緣,於諸弟子皆為殊勝。如來十力,如菩薩地已廣分 別(6)

  
註【127-001】『相應部』(二二)「蘊相應」五八經,與『增支部』「十集」二一經相結合。
註【127-002】「智」,原本缺,依宋本補。
註【127-003】「此處死彼處生」,原作「彼處生此處死」,依宋本改。
註【127-004】參照『增支部』「五集」七經。
註【127-005】『論』義在「阿羅漢」下,今依經次第,敘列於此。
註【127-006】『瑜伽師地論』卷四九•五0(大正三0,五六九上 ── 五七三中)。

  

 四三(1); 八八三( 六八六)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如來有六種力,若六 種力成就,如來、應、等正覺得先佛最勝處智,能轉梵輪,於大眾中師子吼而吼。謂處非處如實 知,如來初力。復次、過去、未來、現在,以業(2)法受如實知,如上廣說,是名第二如來力。復 次、如來禪、解脫、三昧,正受如實知,如上廣說,是名如來第三力。復次、如來過去種種宿命 [P319] 之事如實知;如上廣說,是名如來第四力。復次、如來天眼淨過於人眼,見諸眾生死此生彼,如 上廣說,是名如來第五力。復次、如來結漏已盡,無漏心解脫,慧解脫,如上廣說,乃至於眾中 師子吼而吼,是名如來第六力」。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四四(3); 八八四( 六八七)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如上說,差別者:「若 有來問我者,如來處非處力,如如來處非處智力,所知見覺成等正覺,為彼記說。若復來問如來 自以業(4)受智力,如如來自以業(5)受智力,所知見覺,成等正覺,為彼記說,是名第二如來智力 。若有來問如來禪定、解脫、三昧、正受智力,如如來禪定、解脫、三昧、正受,為彼記說。若 有來問宿命所更智力,如如來宿命所更,所知見覺,為彼記說。若有來問如來天眼智力,如如來 天眼所見,為彼記說。若有來問如來漏盡智力,如如來漏盡智力,所知見覺,為彼記說」。佛說 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註【128-001】『增支部』「六集」六四經前分。
註【128-002】「以業」,原本誤作「心樂」,今改。
註【128-003】『增支部』「六集」六四經後分。
註【128-004】
註【128-005】「業」,原本誤作「樂」,今改。 [P320]

 四五(1); 八八五( 六八八)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七力,何等為七? 信力,精進力,慚力,愧力,念力,定力,慧力」。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信力、精進力,慚力及愧力,正念、定、慧力,是說名七力。 成就七力者,得盡諸有漏」。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四六; 八八六( 六八九)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七力,如上說。差別 者:「是故比丘當如是學。我當成就信力;如是精進力、慚力、愧力、念力、定力、慧力,亦當 學」。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四七; 八八七( 六九0)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七力,如上說。差別 者,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信力、精進力,及說慚、愧力,念力、定、慧力,是名為七力。 七力成就者,疾斷諸有漏」。 [P321]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四八(2); 八八八( 六九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七力,何等為七? 信力,精進力,慚力,愧力,念力,定力,慧力。何等為信力?於如來所起信心,深入堅固,諸 天、魔、梵,沙門、婆羅門,及餘同法所不能壞,是名信力。何等為精進力?謂四正斷,如上廣 說。何等為慚力?謂恥惡不善法,如上說。何等為愧力?於可愧事愧,愧起惡不善法,如上說。 何等為念力?謂四念處,如上說。何等為定力?謂四禪,如上說。何等為慧力?謂四聖諦,如上 說」。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註【129-001】『增支部』「七集」三經。
註【129-002】『增支部』「七集」四經。

  

 四九(1); 八八九( 六九二)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八力,何等為八? 謂自在王者力,斷事大臣力,結恨女人力,啼泣嬰兒力,毀呰愚人力,審諦黠慧力,忍辱出家力 ,計數多聞力」。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五0; 八九0( 六九三)

[P322]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如上說,差別者:「謂 自在王(者)力者,王者現自在威力。斷事大臣力者,大臣現斷事之力。結恨女人力者,女人之 法,現結恨力。啼泣嬰兒力者,嬰兒之法,現啼泣力。毀呰愚人力者,愚人之法,觸事毀呰。審 諦黠慧力者,智慧之人,常現審諦。忍辱出家力者,出家之人,常現忍辱。計數多聞力者,多聞 之人,常現思惟計數」。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註【130-001】『增支部』「八集」二七經。

  

 五一(1); 八九一( 六九四)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尊者舍利弗詣世尊所,稽首禮足,退坐 一面。白佛言;「世尊!漏盡比丘有幾力」?佛告舍利弗:「漏盡比丘有八力。何等為八?謂漏 盡比丘心順趣於離,流注於離,浚輸於離;順趣於出,流注於出,浚輸於出;順趣涅槃,流注涅 槃,浚輸涅槃。若見五欲,猶見火坑;如是見已,於欲念、欲受、欲著,心不永住。修四念處, 四正斷,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分,八聖道分」。佛說此經已,尊者舍利弗聞佛所說,歡喜 奉行。

  

 五二──五三; 八九二──八九三( 六九五)( 六九六)

[P323] 如尊者舍利弗問經,如是異比丘問,佛問諸比丘經,亦如上說。

  

 「阿羅漢」:

  復次、諸阿羅漢成就八力,如實領受貪、瞋、癡等永盡無餘,不造諸惡,修習 諸善。謂心趣向遠離、出離、般涅槃故,厭背後有;厭背因緣,不造惡業。又見諸欲,猶如一分 熱炭火故,厭背諸欲;厭背因緣,不造惡業。由此二力,不造諸惡,不造惡故,復由六門修習諸 善,謂念住、正斷、神足、根力、覺支、道支。

  
註【131-001】『增支部』「八集」二八經。

  

 五四; 八九四( 六九七)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九力,何等為九力 ?謂信力,精進力,慚力,愧力,念力,定力,慧力,數力,修力」。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 所說,歡喜奉行。

  

 五五; 八九五( 六九八)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九力,何等為九? 謂信力,精進力,慚力,愧力,念力,定力,慧力,數力,修力。何等為信力?於如來所,起正 信心,深入堅固,如上說。何等為精進力?謂四正斷,如上說。何等為慚力?如上說。何等為愧 力?如上說。何等為念力?謂內身身觀住,如上說。何等為定力?謂四禪。何等為慧力?謂四聖 [P324] 諦。何等為數力?謂聖弟子,若於閑房、樹下,作如是學:身、口、惡行者,於現法、後世當受 惡報,如上廣說。何等為修力?謂修四念處,如前說」。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 行(1)

  
註【132-001】二經為七力與二力之綜合。

  

 五六; 八九六( 六九九)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十力,何等為十? 自在王者力,斷事大臣力,機關工巧力,刀劍賊盜力,怨恨女人力,啼泣嬰兒力,毀呰愚人力, 審諦黠慧力,忍辱出家力,計數多聞力」。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五七; 八九七( 七00)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如上說,差別者:「謂 自在王力者,王者現自在威力。斷事大臣力者,大臣現斷事之功力。機關工巧力(者),造機關 者現其工巧力。刀劍盜賊力(者),盜賊必現刀劍力。(1)結恨女人力者,女人之法,現結恨力。 啼泣嬰兒力者,嬰兒之法,現啼泣力。毀呰愚人力者,愚人之法,觸事毀呰。審諦黠慧力者,智 慧之人,常現審諦。忍辱出家力者,出家之人,常現忍辱。計數多聞力者,凡思惟計數,現多聞 之力」。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P325]

 「國等及諸王」:

  復次、依國及王,若男、若女,若夫、若妻,若愚、若智,若處居家,若 出家眾,當知建立有十種力,謂諸國王有自在力,如是等力,廣說如經(2)

  
註【133-001】「結恨女人力者……常現忍辱」──七十字原本缺,依宋本補。
註【133-002】『論』義原在「阿羅漢」前,今依經次第,移此。

  

 五八(1); 八九八( 七0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十種如來力,若此 力成就,如來、應、等正覺,得先佛最勝處,能轉梵輪,於大眾中師子吼而吼。何等為十?謂如 來處非處如實知,是名初力;乃至漏盡,如上說」。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五九; 八九九( 七0二)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如上說,差別者:「若 有來問如來處非處智力,如如來處非處智力,所知所見所覺,成等正覺,為彼記說。如是乃至漏 盡智力,廣說如上」。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註【134-001】『增支部』「十集」二一經。

  

 六0; 九00( 七0三)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若所有法,彼彼意解 [P326] 作證,悉皆如來無畏智所生。若比丘來為我聲聞,不諂、不偽、質直心生,我則教誡、教授,為 其說法。晨朝為彼教誡、教授說法,至日中時得勝進處;若日暮時為彼教誡、教授說法,至晨朝 時得勝進處。如是教授已,彼生正直心:實則知實,不實知不實,上則知上,無上則知無上;當 知、當見、當得、當覺者,皆悉了知,斯有是處,謂五學力,十種如來力。何等為五學力?謂信 力,精進力,念力,定力,慧力。如來十種力,何等為十?謂是處非處如實知,如上十力廣說。 若有來問處非處智力者,如如來處非處智,等正覺所知所見所覺,為彼記說。乃至漏盡智力,亦 如是說。諸比丘!處非處智力者,我說是定非不定;乃至漏盡智者,我說是定非不定。定者正道 ,非定者邪道」。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質直」:

  復次、若有自愛,無諂、無誑,其性質直補特伽羅,為證自義,有四種相。若依 惡說法毘奈耶,便有稽留;要依善說法毘奈耶,乃無稽留。云何四相?一、說正法教,二、教授 教誡,三、如理通達,四、得真實證。所聞正法,是諸勝解所依止處,由能遠離無因、惡因,開 示稱理正因義故。諸有無倒教授教誡,善能隨順斷加行教,文義所攝無顛倒法,能令證得如前勝 解所依處法。若有自愛諸善男子,已調相續,有所堪能,來入內法毘奈耶中,得正宣說,得正開 悟,便能速疾趣向勝進,如理通達所應通達,亦能實證真所應證。謂四念住以為依止,於有為法 ,諸聰慧者共許為有;或許為無,皆正了知於無為法。乃至有頂,皆是有上,能正了知是為有上 [P327] ;涅槃無上,如實了知是為無上,如是名為如理通達。又四念住以為依止,由靜定心,於七覺支 正修習已,於明、解脫究竟作證,如是名為得真實證。若彼自愛諸善男子,趣入惡說法毘奈耶, 於是四處皆不能得,故名稽留。 [P329]

  


[回總目次][讀取下頁] [讀取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