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順法師佛學著作集

妙雲集中編之六『太虛大師年譜』 [回總目次][讀取下頁] [讀取前頁]


民國二十九年,一九四0(己卯──庚辰),大師五十二歲。 一月一日,大師書「靈石佛心」四字,備立碑於吉桃之佛塔(訪記) 。

  三日,大師去觀音亭,參加旅緬華僑佛教婦女促進會成立大會。晚,應印度 俱樂部邀講「國際和平」 (訪記)。

  八日,大師參觀巴利文學院;學院贈巴利文三藏為紀念(訪記)。

  九日,別中緬友人與信眾,偕團員葦舫、慈航、惟幻,侍者王永良,登輪去 印度,與印度宗教哲學者師覺月同舟(訪記)。譯人陳定謨返滇。

  十一日,大師為團員抉擇唯識之種子義。臨晚,抵加爾各答。摩訶菩提會祕 書法理性海、國際大學祕書戈雲達、旅印緬甸佛教會長宇地沙、及黃總領事 朝琴、中國學院院長譚雲山、各僑團領袖等二百餘人來歡迎。大師率團員, [P456] 駐錫交通旅社(訪記)。

  十二日晚,赴摩訶菩提會歡迎會,到中印錫英政學界二百餘人,大師演講畢 ,以鍍金銀塔奉贈菩提會為紀念,上刻『託太虛法師攜存佛教聖地,蔣中正 ,二八,一一,二六』(訪記;與陳靜濤書)。

  十三日,上午,赴華僑歡迎會──會設明興戲院,黃總領事代表獻旗。晚, 赴拉麻克利那總會歡迎會,大師講「國際和平」(訪記)。

  十四日,參觀孟加拉佛教會、緬甸佛廟、印度教廟。下午,赴總領事館茶會 (訪記)。

  十五日,法理性海及拉麻克利那教祕書來,陪同參觀拉麻克利那總會之大寺 ,晤及教主三世。次參觀博物館及耆那教寺(訪記)。

  十六日,出席印度文化協會。大師加入為永久會員。次出席孟加拉佛教歡迎 會。印度國民大會領袖波史,以車來歡迎晚餐。波史與大師談,頗感贊助中 國有心,而限於政治未獲自由,僅能作同情之表示──印度醫藥救護。是日 [P457] ,波史姪結婚,因導觀禮堂,並為述印度婚俗(訪記;訪話)。

  十七日,大師率團員去國際大學,駐錫中國學院。出席國際大學歡迎會,八 十高齡之太戈爾,親臨主席(訪記)。

  十八日,譚雲山陪同參觀。晚,大師於國大講學──四現實觀(訪記)。

  十九日,徐悲鴻為大師素描半身像。譚雲山設茶會歡迎,到太戈爾及各院教 授等百餘人。大師以詩贈太戈爾(訪記;詩存續集): 『佛消梵化一千載,耶繼回侵七百年。冶古陶今鑄新聖,覺源遙溯育王前 』 。

  二十日,大師約國大研究院院長克什梯摩罕沈及某印度哲學教授,與討論有 我無我(靈,神)問題。惟均不欲深論(訪記;訪話)。

  二十四日,大師率團員及譚雲山夫婦,抵菩提伽耶。禮金剛塔,於金剛座靜 坐,為國難致禱。午後,訪尼連禪河及牧女獻乳糜處(訪記)。

  二十五日晨,大師於「菩提場曉坐觀佛」,有觀佛詩四偈。是日,大師五十 [P458] 歲滿,團員葦舫、慈航,唪經供燈;譚雲山夫婦設齋供,為大師祝壽(訪記 ;詩存續集)。

  二十六日,參禮靈鷲山,訪七葉窟,浴溫泉。途次以詩勉學者(訪記;詩存 續集): 『覺樹枯榮幾度更,靈山寂寞倘重興。此來不用傷遲暮,佛法宏揚本在僧 』!

  二十七日,日僧行遼來歡迎。次訪竹林精舍遺址;登雞足峰(或是鷲頭峰) (訪記)。

  二十八日,抵那爛陀,參觀那爛陀遺址,及出土古物(訪記)。

  二十九日晨,抵具勒納斯,駐錫摩訶菩提會。瞻禮轉法輪塔、五比丘紀念塔 。觀阿育王石柱;訪中華寺──寺主德玉。午後,應當地各界及市校之歡迎 (訪記)。

  三十日,摩訶菩提會開會歡迎。次赴貝勒納斯國民大會主席普拉卡沙之歡迎 [P459] 會,尼赫魯來會(訪記)。

  三十一日,上午,尼赫魯來訪,與大師晤談(訪記)。其談話云(訪記): 『尼:這次中國不幸,受日本軍閥侵略,可是中印兩國,確在這種惡劣環 境下結合。所以,世界上往往壞事情過去,好事情就來了。現在的戰爭 ,未嘗不是將來幸福的起點! 師:中國與印度,是世界最古的文明國家。中國近來受強鄰的侵略,這是 過去的錯誤所致。但中國現在蔣先生的領導下,正如先生所說,不久即 可得到勝利。我這次到印度,見到印度各方面也都在進步。中印兩國聯 合,於未來的世界,必大有貢獻! 尼:大師所講是很對的!過去中印兩國的地位降低,這也是自己不對。現 在我們不但要重造自己的光榮,同時要對世界和平作最大的貢獻。所以 大師這種希望,是很好的! 師:中印兩國對世界的關係,可把全世界的文化分為三種:第一是內心聖 [P460] 潔的修證,第二是人類情誼的調善,第三是對物質力的制御。由此三種 發揮出來,就是印度文化,中國文化,西洋文化。中國和印度,曾對世 界有過很大的貢獻,不過近代的中印都受了西洋的影響。西洋文化的歧 途,是把人當物質一樣,所以世界的危機日深。希望將來不偏一端,物 質需要發達,同時精神也要有修養,倫理也要得協調。我從前曾寫過一 本自由史觀,即說明上面的這種理由,現在送給尼先生作紀念! 尼:大師剛才所講的三點,都非常重要!印度過去因看不起物質文明,中 國也是這樣,致被歐化凌辱。至於歐洲的文明,他們根本不知道人和心 ,所以把科學的文明,反弄來危害世界。……大師對中印聯合的辦法, 想要怎樣? 師:我想尼先生前次到中國,曾觀察到中國正在抗戰建國,爭生存自由獨 立。請指出中國有什麼缺點,我可以轉達中國人民。其次,是由中印學 會互相研究,在文化上佛教上先取得聯絡,恢復一千年前的關係! [P461] 尼:現在即以中印學會為基礎。再進一步多設分會,並可交換教授,多派 團體代表來往。來往一多,可以引起研究的興趣。很想派婦女訪問團赴 中國,把婦女對中國的同情,達到中國;同時也學習中國婦女在抗戰中 的努力。 師:中國對印度的近代文化,尚不了解,希望把印度近代文化傳到中國, 同時把中國的大乘佛法譯還印度,並將現在抗戰建國的精神傳到印度來 。 尼:……戰爭是破壞,同時要建設精神物質。把科學放在道德的管制中, 這樣才能駕馭得當! 師:這是中國對日本的態度。前當抗戰一年時,中國通過抗戰建國綱領, 也特別注重道德。 尼:在重慶時,與蔣先生談過好幾次。蔣先生也曾說:要把中印學會擴大 ,並擬在加爾各答分設中央通訊社。歐洲現有一種企圖,要聯合起來對 [P462] 付亞洲;所以我們──中印兩國要共同注意! 次參加摩訶菩提會對尼赫魯之歡迎會。午後,法理性海陪赴卡西學院歡迎會 。參觀印度地圖廟。尼赫魯來,大師與共在十萬群眾之歡迎遊行中,赴摩訶 菩提會召開之阿育王紀念大會。大師被推為大會主席,與尼赫魯,均有演說 (訪記;阿育王紀念會獻詞)。 二月一日,法理性海等,陪同參觀全市。登輪遊覽恆河之勝。次赴印度大學及 語言統一學社之歡迎會(訪記)。

  二日,出席通神學會之歡迎會。晚,大師偕團員等去拘尸那,德僧高文達, 錫僧達磨揭諦同行(訪記)。

  三日,赴拘尸那途中,沿途受民眾之歡迎,大師記以詩曰: 『甘地尼赫魯太虛,聲聲萬歲兆民呼。波羅奈到拘尸那,一路歡騰德不孤 』!

  抵拘尸那,禮塔及佛臨涅槃像,訪八王分舍利處(訪記)。 [P463]

  四日,訪尼泊爾境內之佛誕生處嵐毘尼,瞻禮摩耶夫人攀無憂樹誕生的石像 ,及阿育王石柱(訪記)。

  五日,抵巴侖坡(藩邦)。訪古舍衛城及祇園故址(訪記)。

  六日晨,大師於巴侖坡摩訶拉甲(大王)招待所,為團員說「我的宗教經驗 」。訪藩王普拉沙啻心哈摩訶拉甲(訪記)。

  七日,抵老克諾,參觀一八五六年印度大暴動所破壞之總督府。傍晚,赴當 地國民大會之歡迎會(訪記)。

  八日(「庚辰元旦」),抵阿克那,寓鳩哈里家(訪記)。

  九日,參觀太吉馬哈陵墓──世界八大奇蹟之一。大師小不適。晚,扶病赴 文學紀念會之歡迎會(訪記)。

  十一日,抵波保爾,受波保爾王之招待。午後,侍臣兼教育部長闊利喜,陪 同巡禮舍脂之佛舍利塔。晚,赴闊利喜之茶會(訪記)。

  十二日,應甘地電邀,大師等一行抵瓦而達。翌日,去西恭,晤甘地,甘地 [P464] 於紡紗聲中與大師交談(訪記;訪話)。大師作甘地太戈爾贊(詩存續集) : 『中國古墨子,印度今甘地。要見活莊周。來會太戈爾。寄語莊墨徒,休 徒鑽故紙!好從面對時,證知實如此』!

  十四日,赴阿贊達參觀石窟。晚,赴奧蘭格巴得。翌晨,參觀愛羅拉石窟。 晚,赴孟買(訪記)。

  十八日,陳副領事陪同參觀孟買市。晚,赴華僑歡迎會。訪問團來印,多得 國民大會及摩訶菩提會之招待歡迎,特致書尼赫魯及法理性海,致謝與告別 (訪記)。

  二十一日,陳副領事邀遊孟買名勝之愛里耶沙島。晚,別中印友人,登康特 羅梭郵船去錫蘭(訪記)。

  二十四日,抵錫蘭科崙坡。首相借鐵拉卡、市長杜拉勝芳均來歡迎,駐錫愛 額斯額夫維戒勒拉特曩培雪涉色耳斯勒默之靜室,受愛氏夫婦之供養。晚赴 [P465] 麻里卡坎達最高巴利文學院召集之僧俗歡迎會,來會者萬餘人(訪記)。

  二十五日,佛教大會主席馬拉拉舍扣喇,以車陪遊,參觀開拉尼亞寺、烏帕 利開蘭雅義寺、非的雅蘭開拉僧學院、依什帕塔那寺、阿梭迦拉嗎寺、伐吉 拉(金剛)寺。於金剛寺晤納囉達(昔年來華者)之師金剛寺長,寺長以扇 杖贈大師(訪記)。 二十六日,赴市長杜 拉勝芳之茶會,科崙 坡之政要名流咸集( 訪記)。

  二十七日,參觀阿難 陀學校、吠陀卡女校 、摩訶菩提會學校、 達磨波羅紀念學校, [P466] 麻里甘坎達寺之巴利文學院。傍晚,出席全錫蘭佛教徒大會之歡迎會,來會 者萬人。次赴華僑歡迎會,首相及市長均來參加(訪記)。

  二十八日,大師率訪問團訪問錫蘭古代文化中心之阿奴拉達坡拉。希爾達律 師陪遊。往米興特爾,瞻禮摩哂陀(阿育王子,初以佛法傳入錫蘭)初來卓 錫處。晚,瞻禮印度分來之(二千三百餘年)古菩提樹。訪問團是晚施燈以 為供養(訪記)。

  二十九日,希爾達陪往參觀古蹟;伊樹牟尼耶寺之石佛、摩登寺、朗克馬拉 塔、美尼沙維耶塔、阿奴瓦維里捺耶塔。午後,赴菩提樹王寺之佛徒歡迎會 ;復赴市政廳歡迎會(訪記)。 三月一日,大師等返科崙坡,赴比丘大會歡迎會。晚,佛教徒大會主席馬拉拉 舍扣喇,摩訶菩提會拉甲,佛教學校監督金剛智來訪,與大師商中錫佛教聯 絡辦法(訪記)。其談話略為(訪話): 『馬:大師一星期要走,我們想辦一永久聯絡的機關!……我們都願意學 [P467] 中國文,中國有人懂得英文,願意來錫蘭教中文,並學巴利文嗎? 師:最好是出家的僧人來,不過需要供給生活! 金:我們的處所可以住。 師:我回國提議;將來並請一位到中國去教巴利文。……我在貝納勒斯, 曾與摩訶菩提會,發起復興印度佛蹟國際委員會;錫蘭佛教徒大會,應 代表錫蘭人參加! 馬:我們應共同想辦法。 拉:大師認為中國錫蘭,最好成立怎樣的聯絡團體? 師:這有兩種:一、中錫文化協會,二、世界佛教聯合會。 馬:最好中錫文化協會。 師:文化協會,先要報告中國政府。』

  二日,大師率訪問團訪問錫蘭近古文化中心之坎地。參加(錫蘭總督主持) 法王學校校舍落成典禮。赴打勒達馬立加華(佛牙寺),瞻禮錫蘭聖物之佛 [P468] 牙(訪記)。

  三日,摩訶菩提會祕書古拉,陪同參訪錫蘭中古文化中心之波羅拿魚瓦。先 至阿非奴加爾寺,訪覺音寫定巴利文三藏之遺蹟。次赴鄧不拿石岩寺,參觀 石窟。次驅車訪西格利耶石堡。晚,抵波羅拿魚瓦(訪記)。

  四日,卡拉尼牙特財政員,陪往參禮加那維哈耳拉石佛、乳白塔、郎卡鐵拉 卡磚殿、側你婉卡磚殿、帕波羅維哈拉等塔。晚,回坎地(訪記)。

  五日,應米塔難陀學校之歡迎。午後,赴馬勒特寺與爾斯拘寺之歡迎會、市 政廳歡迎會、佛教徒歡迎會。大師於佛教徒歡迎會,建議緬派與暹派之合一 ,及每年一度出佛牙以供眾瞻禮(訪記)。

  六日,經赫頓,赴楞伽山,於山頂佛跡處,獻花、祈禱。翌晨,大師為寺僧 及保管委員會,略說楞伽大意。晚,返抵科崙坡(訪記)。

  八日,赴佛教婦女會與佛教青年會之聯合歡迎(訪記)。

  九日,拉甲、馬拉拉舍扣喇、阿難陀校長陪遊。經庵把龍古達,受大塔市、 [P469] 市政廳、佛教徒會,金頂寺等多處之歡迎。午後,抵高爾,應市政廳、麻哂 陀學校之歡迎。晚抵麻特拉,赴市政廳歡迎會已,宿馬哈滿丁得毘尼外勒寺 (訪記)。

  十日。參觀達摩波羅之佛殿,赴羅羅學校之歡迎。抵維里加馬,市長等歡 迎。赴悉達多學校歡迎會。午後,至庵把龍古達僧王寺參觀。僧王以舍利金 塔,託為奉贈蔣總裁。祝中國早得自由。次赴加羅答竦寺歡迎會。次抵盤拉 都那市,赴市政廳之歡迎會。至莫拉都市,赴佛教學校歡迎會,參加者且萬 人。晚,返科崙坡,受古佛寺提燈歡迎會之歡迎。訪問團在錫蘭之參禮訪問 ,告一結束(訪記)。

  十一日,譚雲山返印度。從遊印度、錫蘭二月餘,傳譯、聯絡,多得其助( 訪記)。

  十四日,馬拉拉舍扣喇陪往參觀阿難陀女校;馬氏為談錫蘭佛教之教育事業 情形(訪記)。 [P470]

  十六日,赴非的雅蘭開拉(智嚴)學校之歡迎會,首相奉贈經書、佛像、衣 、缽(訪記)。

  十七日,納羅達來訪。晚,應華僑之歡迎(訪記)。

  十八日,赴巴利文學院學生會之歡迎會(訪記)。

  二十日,愛陀拉末得尼律師,陪訪法顯洞。大師書「法顯洞」額,交保管會 刻石。下午,首相借鐵拉卡來訪。與大師談中錫文化聯絡事。晚,赴金剛寺 之歡迎會(訪記)。

  二十一日,赴愛額斯額夫維戒果勒特勒夫婦之茶會,愛夫人獻一精美之銀塔 (訪記)。

  二十二日,赴卡羅得拉學校僧寺聯合歡迎會。晚,大師廣播「應破之迷夢與 應生之覺悟」(訪記)。

  二十三日,於錫蘭首相等歡送中,登康德華麗輪東行(訪記)。

  二十七日,輪抵星加坡,大師等駐錫龍山寺。遊宴數日。大師以外交部來電 [P471] ,告以暹羅排華,情勢惡化,不宜前往訪問。乃商決中止訪暹,於星洲小事 遊化宣傳(訪記)。 四月一日,大師率團員慈航、葦舫等去吉隆坡,宿陳占梅家,晤陳肇琪(訪記 )。

  三日,大師率團員,偕惟植、陳肇琪抵檳城,宿觀音寺,於極樂寺晤老友會 泉(訪記)。

  七日,返星洲。連日應請演講:於中華佛教會講「在家學佛次第」;中正中 學講「菩薩行與新生活運動」;維多利亞紀念堂講「八正道與改善人群生活 」;靜芳女學講「佛教與中國女學」(訪記)。

  十一日,以馬六甲歡迎代表來星,大師乃率團員一行,翌日返星洲(訪記) 。

  十三日,團員等慈由暹羅來,惟幻則先返香港,訪問團務即於翌日結束,電 陳中央國際宣傳委員會(訪記)。 [P472]

  十九日,大師發「告日本佛教徒書」,勉以自救(訪記;文)。

  二十一日,檳榔嶼黃領事,以大師演詞涉及王公度事,作不必要之爭論(訪 記)。

  二十二日,星洲佛教同人,假龍山寺開歡迎會。訪問團在星,多得信徒黃福 美之助(訪記)。

  二十五日,大師率團員葦舫、等慈,侍者王永良,登輪返國;慈航則留檳榔 嶼(訪記)。

  二十八日,大師等輪抵西貢(訪記)。 五月二日,大師等一行,車抵河內(訪記)。

  四日,大師自河內乘歐亞機返昆明,結束五月來之訪問工作,小事休憩(海 二十一、五──六「佛教新聞」)。

  十八日,雲南省黨部,召集各界代表,舉行茶會,歡迎大師(海二十一、五 ──六「佛教新聞」)。 [P473]

  二十日,大師應雲南大學之約,出席紀念週,講「出國訪問經過及世界三大 文化之調和」,等慈記(文)。

  大師在昆期間,籌組(前與方土司談)「滇邊特區佛教會」,由雲南省佛會 呈請社會部,俾加強夷民內向,以利抗戰(海廿一、七「佛教新聞」)。 學僧妙欽、白慧等過昆,謁大師於佛教會,以僧青年之路向及佛教運動為問 。大師謂:僧青年深入叢林而施格化,較之別創僧團為便。政教合一,不如 分離,而保持僧伽之超然地位(「由青年路向問到佛教革新」)。

  二十一日,大師由昆明飛返重慶,歡迎者甚眾(海廿一、七「佛教新聞」) 。適空襲頻傳,乃趨長生鄉浩屋小住,陳銘樞來訪(詩存續集;詩存外集) 。

  某日,國際反侵略運動中國分會,中國國民外交協會,中國文化協會,中國 佛學會,中印學會等五十餘團體,假中法比瑞同學會,對大師率導之訪問團 ,作聯合盛大之歡迎。陳銘樞、曾虛白、王芃生、王秉鈞等,盛譽大師訪問 [P474] 團之成功(海廿一、七「佛教新聞」)。 六月一日,重慶慈雲寺僧侶救護隊(覺通、樂觀主辦)開會歡迎大師,陳銘樞 、朱子橋等均來參加(海廿一、七「佛教新聞」)。

  半月來空襲頻繁。十二日,長安寺佛學社被毀,大師乃回縉雲山。訪問攜回 之法物及紀念品,運縉雲山陳列(海廿一、七「佛教新聞」)。

  十六日,田漢來縉雲山,參觀訪問團之法物,奉詩為贈(詩存外集): 『太虛浮海自南洋,帶得如來著武裝。今世更無清淨地,九天飛錫護真光 』!

  十七日,大師出席漢院紀念週,講「從巴利語系佛教說到今菩薩行」,唯賢 、演培、達居記(文)。大師訪問南方佛教國之觀感,略見此文。末論「復 興中國佛教應實踐今菩薩行」云: 『革新中國佛教,要洗除教徒好尚空談的習慣,使理論浸入實驗的民眾化 。以現社會的情形和需要來說,今後我國的佛教徒,要從大乘佛教的理論 [P475] 上,向國家民族、世界人類,實際地去體驗修學。這大乘理論的行動,即

  所謂新菩薩行。而此菩薩行,要能夠適應今時今地今人的實際需要,故也 可名為今菩薩行』。 『今菩薩行的實行者,要養成高尚的道德和品格,精博優良的佛學和科學 知識,參加社會各部門的工作。如出家眾可參加文化界、教育界、慈善界 等工作;在家眾則政治界、軍事界、實業界、金融界、勞動界、……都去 參加,使國家社會民眾都得佛教之益』。 『今菩薩行者,集體聯合起來!本著大乘菩薩的菩提心為主因,大慈悲為 根本,實踐方便的萬行,發揮救世無畏的精神!……總之,我們想復興中 國的佛教,樹立現代的中國佛教,就得實現整興僧寺、服務人群的今菩薩 行』!

  是夏,漢院第二屆畢業,大師親自主持畢業典禮,講「畢業與休假」,演培與 德勇記(文)。 [P476] 七月七日,大師於大公報,發表「精神團結與佛教之調整」,為整理佛教之 呼籲。其希望於社會者: 『欲達到邊疆佛徒的真誠內向,內地佛徒的獻身為公,一致精誠團結以成 抗建之大業,並引起國際佛徒同情之助,以為共進大同之基點,必須調整 國人向來歧視佛教、輕蔑佛教之觀念,使有以徹底改變』。

  主張較大城市,至少能保存莊嚴肅淨之一二佛寺;修改教科書詆毀佛教文字 ;報紙記者與文藝作家,不寫刺傷佛徒心意之文字;修改電影、戲劇、歌曲 中之醜詆佛徒部分。其所望於佛教者: 『寺庵宜如緬暹唯供教主釋迦牟尼佛,或如錫蘭兼供彌勒菩薩為最善。… …經典亦不專以唱誦為事,尤須講習研究,多聞正解,如理實行。……僧 團……今後必應停止剃度女尼二十年;並嚴限非高中畢業男子正解正信佛 法者,不得剃為僧,以清其源。……對於原有僧尼,嚴密淘汰,不妨以大 部分寺庵,改為佛教之救濟所與感化所而收容之,以潔其流』。 [P477] 暑期中,法舫以故離縉雲山,潮音自七期起,由大師審定,付學人編次(海 二十三「編輯書屋二三事」)。

  大師於漢院舉辦暑期訓練班三週。約林語堂、王向辰、李了空、何北衡、潘 懷素、張純一、陶冶公及漢院諸講師任講席(海二十一、十一「佛教新聞」 )。大師講「我的佛教改進運動略史」,演培、妙欽、達居記。其新近進入 第四期之改進運動:一、舊(佛教)會之整理,二、大學(以大師主辦之世 苑,與摩訶菩提會創議之國際大學,合辦世界佛教大學)之創建,三、新制 之改建──「菩薩學處」。大師論菩薩學處云: 『要有一個模範道場出現,訓練一班中堅的幹部人才,建立適合今時今地 的佛教』。 『建立一菩薩學處,位分六級:一、結緣三皈:這是些雖皈依於三寶,對 三寶尚無正信和正見的徒眾。二、正信三皈:這都是些知識分子,對佛教 已有正當的解了和信仰,由正信而皈依佛教者;年齡學識,約當十九歲以 [P478] 上,及曾受中等教育的程度。三、五戒信眾(五戒上可受短期的八關齋戒 ,但不另成一階段)。受五戒後,有兩條路線:一條是由五戒後直接發起 菩薩心,受菩薩戒,成為在家菩薩。一條是受五戒習八戒後,轉進入出家 階段,作沙彌、比丘,受十二年的教育,而成為出家菩薩;這和前說的學 僧制有著聯絡的。……四、出家菩薩,自有其集團制度,更有已具德行已 具菩薩者,統理菩薩學處。在家菩薩出家菩薩之事業,直稱菩薩行。這是 在組織的階位上說』。 『從正信三皈到五年出家菩薩的初階,應有幹部人才的訓練,以養成菩薩 學處的幹部人材。在家菩薩下至結緣三皈,都可為菩薩學處攝化的大眾。 菩薩學處的出家菩薩,要經過十二年戒定慧的修學,或經過在家菩薩二十 年而出家。但終身作在家菩薩亦宜,以在實行上,同為六度四攝,即是實 行瑜伽戒法』。 『六度四攝,是一個綱領。從具體表現上來說,出家的可作文化、教育、 [P479] 慈善、布教等事業。在家的成為有組織的──結緣三皈、正信三皈、乃至 五戒居士,在家菩薩,農工商學軍政各部門,都是應該做的工作,領導社 會,作利益人群的事業』。 『學處內,設立出家菩薩養成所,經過沙彌二年、比丘十年的時間。在學 僧的過程中,更設出家菩薩訓練班,使能涉俗利生。另設在家菩薩訓練班 。……三皈至五戒間,則有信眾訓練班。在總組織則有佛教會;幹部人才 都可作佛教會的發動機』。

  大師以信眾及僧眾,為銜接之一貫修學程序,為建僧之晚年定論。自「僧伽 制度論」之八十萬,而「僧制今論」二十萬,「建僧大綱」四萬而二萬,今 欲縮小而得「一道場」以創行,彌見建僧之不易!

  大師於漢院訓練班,續講「我怎樣判攝一切佛法」,心月與演培記。特詳於 第三期之判攝,萌芽於民國十二、三年,發展於歐美弘化歸來;訪問歸來, 完成其對於佛法判攝之最後定論。其要目為: [P480]

圖片
    甲  教之佛本及三期三系
      小行大隱期──大主小從期──大行小隱密主顯從期
      巴利文系──漢文系──藏文系
    乙  理之實際及三級三宗
      五乘共法──三乘共法──大乘特法
      法性空慧宗──法相唯識宗──法界圓覺宗
    丙  行之當機及三依三趣

  行之三依三趣,此時始暢朗說之:

  『一、依聲聞乘行果趣發大乘心的正法時期:如來出世的本懷,是欲說出 自悟自證的實相法門。……到法華會上,才把這本懷說出來:……「汝等 所行,是菩薩道」。從這點意義上說:由佛世時乃至正法的千年,是在依 修證成的聲聞行果,而向於發起大乘心──即菩薩行果或佛的行果。聲聞 行果,乃佛住世時當機廣說。我們看佛經,可以見到很多比丘得證聖果的 [P481] 記載。……佛滅度後,……證得聲聞果者,在教史上亦歷歷可見』。

  『二、依天乘行果趣獲得大乘果的像法時期:在印度進入第二千年的佛法 ,正是傳於西藏的密法。中國則是……淨土宗……如密宗在先修成天色身 的幻身成化身佛;淨土宗如兜率淨土即天國之一,西方等攝受凡夫淨土亦 等於天國。依這天國身、天國土,直趣於所欲獲得的大乘佛果,這是密淨 的特點。……所以像法期間,是依天乘行果而趣佛果』。

  『三、依人乘行果趣進修大乘行的末法時期……到了這時候,末法方開 始。……依聲聞行果,是要被詬為消極逃世的;依天乘行果,是要被謗為 迷信神權的。不惟不是方便,而反成為障礙了。所以在今日的情形,所向 的應在進趣大乘行。而所依的,既非初期的聲聞行果,亦非二期的天乘行 果,而確定是在人乘行果,以實行我所說的人生佛教原理』。 是月,中央政府領導者,留意佛教,召見蔣作賓與李子寬,詢以健全組織佛教 之方案。中央社會部,提出整理中國佛教會意見書,徵求政府及佛教界之意 [P482] 見(略史;蔣作賓「復興中國佛教建立國際的佛教」;李子寬「從國民革命 的黨政軍上來觀察佛教」)。

  大師「精誠團結與佛教調整」,呼籲於前;二十日,四川省佛教會通電,號 召擁戴大師領導組織中國佛教會於重慶,得湘、滇、陝省佛教會之響應(海 二十一、十「佛教新聞」)。中國佛教會整理委員會之產生,大有呼之欲出 之勢。 九月二十三日,以定九、法舫來縉雲山,大師召集佛法座談會,對「在近代 思 想趨勢下,佛教能不能存在」,作集體之研討(文)。

  時大師以在錫蘭商及之派教師宣揚大乘,派學僧修學巴利文佛教,請得教育 部認可協助,以世界佛學苑名義,派法舫(初擬派惟幻)白慧、達居,於是 月底成行(與陳靜濤書;海二十一、十一「佛教新聞」)。 十月

  九日(「重九」),大師集山中緇素(陳真如、楊舒武、陶冶公、李子寬 、虞愚等)能詩者,同躋縉雲山之獅子峰,作登高詩會;陶冶公編次為縉雲 [P483] 登高集(詩存外集)。

  二十日,大師集漢院教職員,開座談會,作關於「我怎樣判攝一切佛法」之 研討(文)。

  是秋,大師於漢院續講「真現實論」宗體論之現事實性、現性實覺,學僧記, 陸續刊諸海潮音。

  香港以陳靜濤之勸發,信眾禮請大師為華南佛學院院長。後以人事關係,未 得實現(與陳靜濤書)。 十一月,十八師幹團分次來縉雲山,大師均略為開示(海廿二、一「佛教新聞 」)。

  二十五日,滇邊特區佛教會事,得政府核准協助;大師派等慈前往芒市,就 地推進(海廿二、一「佛教新聞」)。 十二月二日(「十一月初四」),淨土宗耆德印老,卒於蘇州靈巖山,年八十 (真達等「中興淨宗印光大師行業記」) 。 [P484] 是年冬

  ,中宣部聘大師為文化運動委員會委員(海廿二、二「佛教新聞」)。

  


[回總目次][讀取下頁] [讀取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