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雲集下編之九『佛教史地考論』 [回總目次][讀取下頁] [讀取前頁]
關於王統,宋譯與粱譯,只說到旃那羅笈多Candragupta 、頻頭沙羅Bindusa^ra,阿輸柯As/oka;這是印度史上著名的時 代,與錫蘭及印度所傳的王統相合。安法欽的晉譯(卷一)這樣說:
「頻頭(婆)沙羅王子名阿闍世,阿闍世子名優陀那跋陀羅,優陀那跋陀 羅子名文荼,文荼子名烏耳,烏耳子名莎破羅,莎破羅子名兜羅貴,兜羅 貴子名莎訶蔓荼羅,莎訶蔓荼羅子名波斯匿,波斯匿子名難陀,難陀子名 頻頭沙羅」。
現存的梵本 『阿育譬喻集』As/oka^vada^na所說的王系,與晉譯相同, 僅名字小異。如優陀那跋陀羅作Uda^yibhadra(優陀耶跋陀羅),烏耳作 ka^kavarn!in(迦迦婆羅那),莎破羅作Saha^lin(莎訶羅),莎訶蔓陀羅作 Maha^man!d!ala(摩訶曼陀羅)。安法欽所傳的王統,為印度舊有的傳說,但宋、梁二譯 [P157] 都缺。所以這不能確定為『阿育王傳』的原本如此,僅可說梵本有此不同(梵本 是常有不同的)。旃陀羅笈多以前,當然是還有王統的。或者采用印度的某一傳 說,使與佛世的王統相啣接,用意並無不合,問題在傳說的是否正確。從阿闍世 王到難陀王,佛教的傳說,「古事集」的傳說,又多而出入又大。安法欽所有的 特殊部分,與錫蘭的傳說也不一致。正確而眾說一致的,還只是從旃陀羅笈多到 阿育王──三世。
從佛滅到阿育王灌頂,錫蘭的傳說,是二百十八年滿。或說:二百十八年滿 ,已是二百十九年了。王統的相承,如梁譯『善見律』(卷三)說:
「佛涅槃後,阿!2鯧樓陀王、閔躕王在位各八年;那迦逮婆(娑?)迦作王 十四年;修修佛那迦作王十八年;其兒代名阿育,作王二十八年;阿育有 十兒,並登為王二十二年;次玖難陀代作王,二十二年;復有旃陀掘多作 王二十四年;賓頭沙羅王代在位二十八年。阿育王代位已十八年,摩哂陀 到獅子洲中」。 [P158]
阿育王灌頂時,錫蘭傳說為佛滅二百十八年滿。漢譯的『善見律』,略有錯 脫處。漢譯所沒有譯出的,據巴利『善見律』說:佛滅於阿闍世王八年,三十二 年卒,為佛滅後二十四年;鬱陀耶跋陀羅王十六年。漢譯所譯誤(也許是傳寫的 筆誤)的,阿!2鯧樓陀Anuruddha與閔躕王Mun!d!a合八年,誤作各八年。 那迦逮婆迦王Na^gada^saka二十四年,誤作十四年。此外,育王灌頂前自立 爭位四年,即為恰合二百十八年的王統編年。緬甸所傳的也是二百十八年說,但 王統的年代,頗有出入。
本傳說:阿育王出於「佛滅百年之後」。如依世友論而肯定為百十六年,即 與錫蘭的傳說,相差約一百年。這一時代的印度王統,除孔雀王朝三世外,見於 『阿含經』的有三:一、阿闍世王。二、阿闍世王子優婆陀延或優婆延(長阿含 經卷二七):巴利語作Udaya,即本傳晉譯的優陀那(耶?)跋陀羅。三、文 荼王(增一阿含經卷二四):巴利語作Mun!d!a,即晉譯的閔躕。此外,見於傳 記的,有難陀王Nanda,即『善見律』的難陀。中國舊來所傳,除『善見律』 [P159] 與晉譯本傳外,百餘年間的印度王統,沒有詳備的傳述。
一般人同情於錫蘭的傳說,是不無理由的。一、 因為──由歐人創導,不曾留心華文教典,先入為主的引起執著。二、錫蘭對於 二百十八年的傳說,從印度王統、錫蘭王統、五師傳承──三方面,確乎編排得 活像事實。三、由於近代考證所得的,旃陀羅與阿育王間的年代,與錫蘭傳部分 相合。四、由於眾聖點記的方法──按年下一點,使人信以為真。然而,二百十 八年說,與百十六年說一樣,也不過是傳說而已。這不妨從三方面去推究。
一、印度王統的二百十八年說:印度所傳的王統譜牒,是非常雜亂的!對『 善見律』所傳的,也就不能不出於審慎的態度。錫蘭所傅二百十八年的王統,我 們並沒有一部精確可信的王統編年,可以證實他的錯誤。但由於錫蘭王統、五師 傳承的編年,充分暴露了他的偽妄面目,所以同為證明二百十八年說的印度王統 ,也就不敢輕信。參酌其他的王統傳說,即發見可疑處不少。一、『善見律』的 那迦逮婆(應為娑之誤)迦,即「古事集」的陀娑迦Dars/aka也是闍王的兒 [P160] 子。『善見律』編於──與闍王相隔三王的閔躕王下,晉譯『阿育王傳』缺。優 陀耶王(或說是闍王的孫子)以下,傳說為「篡弒相尋」,都為弟兄伯叔間的相 互廢立。二、『善見律』的修修(佛)那迦Susuna^ga, 『阿育王譬喻集』 缺。傳為廢君自立,創立悉蘇那伽王朝,定都舊王舍城Ra^jagr!ha的名王。 然悉蘇那伽王朝,實創立於頻婆娑羅王Bimbisa^ra以前,頻王為第四世。從 定都舊王舍城說,恰好證明了這還是以王舍城為首都的時代。考『中阿含經』( 卷一一,又『銅鍱律』「大品」),稱頻王為「洗尼頻婆沙羅」。洗尼Sen!iya 即悉蘇那伽的音轉。所以『善見律』的修修那迦王,是編排譜牒者,誤以頻王 前的古王,錯編於閔躕王後。「古事集」即是編列於頻王之前的。三、『善見律 』的(迦羅)阿育,與「古事集」的迦迦婆羅那Ka^kavarn!a相當;音轉而簡 為迦羅ka^la,即晉譯的烏耳,意義為「黑」。錫蘭傳說為迦羅輸柯ka^lasoka ;『善見律』的譯者,直譯之為阿育(阿輸柯)。「輸柯」,是錫蘭傳 所特有的。本傳說:阿育王早年暴虐,人都稱他為惡阿育──旃陀羅阿育;信佛 [P161] 以後,仁民愛物,人又稱他為法阿育。這是印度的舊說;西元前後的『阿育王傳 』編纂者,把他編入傳中。這一大陸佛教的一般傳說,覺音從大陸去錫蘭,是會 知道這些的。覺音他們──印度王統的編年者,大抵由於二百十八年說的傳說, 與大陸所傳百餘年說不合。恰好舊有惡阿育與法阿育的傳說,而迦羅的意義是黑 ,可解說為惡;這才稱迦羅(迦迦婆羅那)為迦羅輸柯。以為:這是百餘年的阿 育,護法的阿育,實登位於佛滅二百十九年。二阿育的傳說,尤其是指向來所傳 的──百餘年的護法阿育為迦羅輸柯,造成印度王統編年的無邊糾葛。四、『善 見律』說;迦羅輸柯後,有十兒並立,凡二十二年;其後有玖難陀王,也是二十 二年。據「古事集」說:篡殺悉蘇那伽王朝末主的,名摩訶波頭摩Maha^padma ,即晉譯的摩訶曼陀羅Maha^man!d!ala。拔那Bana說:迦迦婆羅 那,於都城附近被襲殺。襲殺迦迦婆羅那的,應即科爾提Curtius所說的 Agrammes。科爾提說:Agrammes原為貧賤的理髮師,因見寵王后,所以弄權篡 位。Agrammes,又作Xandrames,Gandaridae。這位篡滅悉蘇那伽朝的難陀王 [P162] Nanda,傳說中名字的變化極大。然傳說為「九難陀」,晉譯的摩訶曼陀羅 ,波斯匿,難陀;及多氏『印度佛教史』的毘羅斯那,難陀,摩訶波頭摩,大抵 都屬於九難陀王的一王。
今綜古事集、拔那、科爾提等傳說,認為:迦迦婆羅那是被襲殺的;他應為 與難陀王朝相啣接。阿育十兒並立的二十二年,在歷代王統編年中,實屬不當。 十兒的稱王是可能的;王朝被難陀王所篡竊,仍不妨佔有少數城邑,延續殘破偏 安的舊統。王統譜牒,本是一朝朝獨立的;先後代興的王朝,每同時存在。舉中 國史為例:陳武帝篡梁,蕭!A綦還維持他的舊統,與陳代的滅亡,相隔僅有一年。 又如元明之間,明清之間,新朝已建立,殘破的舊朝還延續許多年。如聯合不同 王統的編年,忽略這種事實,錯誤可大了!對於印度古代史,我們沒有充分知識 ,不能作肯定說。然對於不同王朝的啣接處,認為應特別注意!十兒二十二年, 難陀王也恰好二十二年,這不能看作偶然吧!依多氏『印度佛教史』的敘述,相 信迦羅諸兒維持殘餘的王統,與難陀王朝同為新興的孔雀王朝所滅亡。此外,錫 [P163] 蘭傳佛滅於阿闍世王八年,而闍王卒於佛滅二十四年,在「古事集」中,卻有闍 王在位十八年的傳說(卒於佛滅十年)。又頻頭沙羅王,『善見律』說在位二十 八年,「古事集」說是二十五年。總之,錫蘭所傳的印度王統編年,值得懷疑處 不少!
耆那教所傅,王統的年代較長。然一致說,難陀王朝即位於大雄Maha^vi^ra 涅槃後六十年。即依近代學者所說,大雄比佛遲十年入滅,那難陀王朝的成立 ,也不過佛滅七十年而已。然佛教傳說,大雄死於佛陀涅槃以前,所以從佛滅到 難陀王朝的成立,大約為六十年左右。難陀王朝二十二年,再加旃陀羅笈多及頻 頭沙羅,也不過一百三十多年。
由於亞歷山大(Alexandria)的侵入印度,阿育王摩崖石刻的發見,孔雀王 朝的──旃陀羅笈多登位與阿育王灌頂──年代,總算大致確定。然旃王以前, 阿闍世王以後,一切還在不同的傳說中。一般學者,為西元四、五世紀所編定的 錫蘭文獻所蔽,大抵曲附二百十八年說來解說印度王統,以護法的阿育王出佛滅 [P164] 百餘年為不可能。其實,如上來的檢討,悉蘇那伽為古王的誤編;迦羅十兒的部 分據立,不應列於難陀王前;又參以傳說在位年代的不同,百餘年說是儘有可能 的。我們必須記著:二百十八年說,確為一古老傳說;而錫蘭傳的印度王統編年 ,實與錫蘭王統,五師傳承的編年一樣,都是為了證實這一傳說而任意編纂成的 !
二、錫蘭王統的二百十八年說:錫蘭所編的印度王統編年,如不經考詰,可 能信以為真。等到配合錫蘭的王統,那種任意編排的作風,即完全暴露。照『善 見律』所說,列表如下:
圖片
┌────┐ ┌─────┐
│印 度│ │錫 蘭│
└────┘ └─────┘
阿闍世王八年 師子洲童子立
毘闍耶成立國家
鬱陀耶跋陀羅十四年 毘闍耶卒
[P165]
十五年 半頭婆修提婆立
那迦逐(逮之誤)寫迦二十年 半頭婆修提婆卒
阿婆耶立
修修(佛)那迦十七年 阿婆耶二十年失位
婆君荼迦婆耶篡立
迦羅阿育十六年 婆君荼迦婆耶十八年
旃陀掘多十四年 婆君荼迦婆耶卒
聞荼私婆立
阿育王十七年 聞荼私婆卒
『善見律』所說的錫蘭王統,除枝節的錯失外,最少有三大不可信。師子洲 童子,依『西域記』(卷一一),不過一神話人物,不可信一。傳說佛滅那年, 恰巧是錫蘭立國的年代,不可信二。迦羅阿育十六年,是婆君荼迦婆耶王 Pakun!d!uaka^bhaya十八年;又說婆王卒於旃陀掘多十四年。如確卒於旃王十四年 [P166] ,依『善見律』的印度王統編年,即總共作王八十七年,不可信三。
『島史』的編者以為:婆君荼迦婆耶初為盜賊,十七年間無王。其後,勝利 歸於婆君荼迦,作王達七十年。這僅是於八十七年中,分出十七年為無政府時代 而已。如依『島史』說:婆君荼迦初為盜賊時(王國因而崩潰),至少也得二十 多歲吧!經十七年,又七十年而卒,那末應享年一百十歲以上。聞荼私婆Mut!asi^va ,是婆王的兒子,以六十歲生子來說,聞王登位時,也該五十多歲了。 作王六十年,又是一百十幾歲。這樣的長壽王統,是怎樣的難以想像!「眾聖點 記」的信仰者──呂澂,對於這些,也覺得「有不自然處」。實則,到阿育王時 代,錫蘭人記憶中的君王(可能還有神在內)不過五人,這那裡有二百三十六年 (到育王十七年止)?為了證實佛滅二百十八年說,造成王統編年。這一古老的 傳說,在這些創造歷史的專家手裡,被惡化到極點!
三、五師傳承的二百十八年說:在印度王統、錫蘭王統、五師傳承的法統中 ,對於法統的編年,論理必有較確實的記錄,而事實並不如此。我在「與蘇慧純 [P167] 論佛元書」,說得極為明白:
「關於五師傳承,錫蘭傳而外,印度復有迦葉等五師說。可推見自佛滅至 阿育王時,必有五師相承之事,各派乃競以自宗之師承當之。第一師優波 離,為持律上座,其必為年高德劭可知(優波離隨釋種出家,佛滅時,出 家且將四十年)。第五師目犍連子帝須,阿育王信佛及第三結集時,應亦 為年耆德重人物。二老之間,僅三師之隔,而時乃歷二百餘年!此既為律 學傳承,則每人以二十歲受戒,修學二十年為上座計(四十歲比丘,是否 能為一代師宗,紀綱僧侶,尚有可商),每人平均住持佛教在四五十年間 ,平均年齡約八九十歲。衡之一般師承,殊難取信!……此不外先有一佛 滅來二百餘年之傳說,銅鍱者乃摭拾帝王譜牒,自宗師承,編排造作以強 合之耳」!
從二百十八年的傳說自身去考察,編排造作的情形,徹底的被揭發出來!即 以深信錫蘭傳的呂澂,對錫蘭王統的荒謬,也默認而不加辯護;對五師傳承的編 [P168] 年,也覺得「南傳諸師年代,因此而有錯誤」(『對點記記年之再商榷」)。二 百餘年說,與百餘年說,同為古老的傳說。自從錫蘭學者偽作欺人,二百十八年 說,竟被誤會作歷史!我不敢輕視這一傅說的古老,但要從古老傳說的觀點,探 論佛教的紀元。
三 育王灌頂與遣使弘法的年代 從旃陀羅笈多(二十四年,頻婆沙羅二十 五年,爭位四年)到育王登位,這五十多年,是印度從來未有的統一盛世;王朝 的年代,「古事集」與錫蘭的傳說,都大體一致。本傳雖沒有記年,三王的次第 也不誤。所以錫蘭的傳說,關於旃王到育王間的年代,與印度的「古事集」,希 臘、埃及等史料的推算,即使完全相合,也不能就此類推;從旃王到阿闍世王時 的紀年可信。如「古事集」所說的旃王到育王的年代,也大體一致可信;而旃王 以前,即彼此大有出入。一般學者,忽略這一事實,因推算旃王到育王的年代, 錫蘭傳大體可信,竟因此以為闍王到旃王間的年代也可信。由於印度史本身無可 考信,所以印度史的專家們,對於錫蘭所傳的印度王統編年,曲意的附和他。俗 [P169] 語說:上半生老實,下半生騙騙也有飯喫。這雖是容易受欺的,但考論歷史,決 不可這樣了事!
考論育王灌頂的年代,如撇開傳說──『眾聖點記』、『善見律』、『大史 』、『島史』,直接從育王的摩崖石刻,希臘與埃及的史料著手,大可以減省一 些無謂的糾紛。
大摩崖石刻第十三章,說到育王遣使西方五王國弘法,記著五王的名字。經 學者的考究,五王的在位年代,雖還有多少異說,然五王並世的年代,不出於西 元前二六一到二五八──四年間,已成為學界的定論。依交通不便的古代情況說 :Antiochus Ⅱ王,於西元前二六一年即位。即位與來年──前二六0年,育王 即遣使弘法,可能性極少;遣使的年代,大概為西元前二五九或二五八年。但這 是育王登位的那一年,石刻十三章中,並沒有說明。一般所依據的是:十三章說 :育王九年,攻破羯!B鵰伽Kalin%ga,「深感悲痛與悔恨」;從此,「熱心護 持正法,宣揚正法」。又小石刻第一章說:育王信佛為優婆塞,二年半以來,對 [P170] 於佛法,非常精進,決心以全力來弘揚正法。又大石刻第五章說:育王十三年, 設達磨大官,派到諸侯及鄰國去。依憑這些史料,所以有人說;育王的遣使五王 國,是十一年;或說是十三年;或說十二年到十四年間。到底在那一年,又都是 參照其他方面來推定。然據十三年的設立達磨大官而論,這一年遣使弘法,雖不 一定是,到底比其他的有根據些。育王的遣使弘法,可以推定為育王十三年。這 一年,是西元前二五九或二五八年,那末育王灌頂登位的年代,不是前二七一, 就是二七0 了。
考定年代的另一依據,即亞歷山大侵入印度的年代。亞王的侵入印度,為西 元前三二六;三二五還軍;即其年去世。據普魯塔克Plutarch的傳說:旃陀 羅笈多曾勸亞王東攻印度。朱斯丁Justin說:旃陀羅笈多逃避Alexander (亞歷山大)。傳說不一。旃王趁亞王還軍與身死的時機,起來推翻希臘人在北 印的統治;以光復河山的威聲,推倒難陀王朝,這是可以想見的事實。亞王的死 訊,喚起了印度民族的光復運動。旃王的登位,約為西元前三二四或三二三年。 [P171] 旃王二十四年,頻王二十五年,爭位四年,育王登位年,凡五十四年;即育王登 位於西元前二七一或二七0年。十三年遣使弘法,為西元前二五九或二五八年。
一切的諍論,都是糾纏於錫蘭的傳說中。如呂澂取西元前三二四年旃王即位 說;二六八年育王登位說;二五八──育王十一年遣使弘法說。他信從錫蘭傳的 頻王二十八年說,所以非堅執如此不可。育王九年的攻破羯!B鵰迦Kalin%ga, 雖屬確實;但是否當年即信佛,也還難說。所以史密司(smith)也說:九年信 佛或下一年。十一年遣使弘法,實並無文獻可證。也許肯定為九年信佛,二年半 作優婆塞,決心以全力為佛法吧!即使如此,也該是十二年的事了。然由於頻王 二十八年在位說的信賴,所以旃王登位,非西元前三二四不可;而遣使弘法,非 育王十一年不可。因為如再遲一年,遣使弘法時,即不再是五王並世的了。如依 「古事集」,取頻王在位二十五年說,那末,如旃王登位於前三二四,育王即登 位於前二七一;征楞伽為前二六三;十三年遺使弘法,為西元前二五九(十二年 遣使也不妨)什麼都沒有礙難處。如旃王登位於前三二三,十三年遣使,也還是 [P172] 前二五八年。甚至旃王登位於前三二二,育王十二年遣使,也還沒有顯著的困難 。總之,旃王即位,育王登位,遣使弘法的年代,依可信的史料推論,雖不出這 二、三年中,實還不能確定。依我看,旃王前三二三年登位,育王前二七0年登 位,似乎更妥當些。但為了避免無法確定的諍論,姑取旃王西元前三二四年登位 說,育王前二七一年登位說,前二五九遣使弘法說。
本傳為一古老的譬喻集,為大陸佛教界熟識的傳記。 覺音從大陸去錫蘭,是應該知道本傳而有所參考的。從南北共傳的故事去研究, 這一意見,被充分的顯露出來。
育王早年的故事:本傳說:頻婆沙羅王不大歡喜育王,曾奉命鎮壓呾叉尸羅 的叛變,得到成功。『善見律』說:育王出鎮的是鬱支城Ujjayaini^,即鄔闍 衍那。『善見律』的傳說,可能基於一種情感。佛教南傳的摩哂陀,母家在鄔闍 衍那,這是摩哂陀的外婆家。
兄弟爭位的故事:本傳說:育王與兄蘇深摩Susi^ma爭位,殺蘇深摩。『 [P173] 善見律』也說兄名修私摩那,但說頻王有百子,除了育王的同母弟帝須(Tessa ) ──毘多輸柯Vi^tas/oka而外,育王都把他殺了。『善見律』所說,不免太 過。本傳說:頻王病危,恰好蘇深摩出鎮呾叉尸羅;育王取得部分大臣的擁戴, 即在華氏城稱帝。蘇深摩回來爭位,育王利用了──出鎮北方時所得的外軍的協 力,擊殺了蘇深摩。這一傳說,大致近於事實。『善見津』說:育王代立四年, 才舉行灌頂典禮,互爭的事情,似乎並不簡單。
王弟宿大哆的故事:Vi^tas/oka,『善見律』作帝須;本傳的晉譯作宿大哆, 梁譯作毘多輸柯。這位育王同母弟的故事,可分二節說。一、本傳說;宿大哆因 王的廣作供養,引起不滿。見苦行外道,還不能離欲,因此更懷疑不嚴格苦行 的釋沙門。育王為了轉化王弟的邪見,故意使他犯罪,然後給他七天作王,再行 處斬的判決。王弟在七天中,證明了深切感到無常苦的比丘,雖衣食豐滿,也還 是能夠離欲的,王弟這才發心出了家。這在『善見律』中,見苦行外道、七天作 王,與本傳一致。但說王弟得罪了育王,這對於育王讓他七天作王的用意,也隱 [P174] 晦不明。而說阿育王四年信佛,立帝須為太子,帝須即於這一年出家;這對於不 滿育王的動機,也不明。戲劇式的七天作王,可能並非事實,但在本傳中是入情 入理的。『善見律』敘述簡化,於是乎得罪了王,讓他七天作王再殺,又忽而不 殺,成為不近情的傳說。
二、本傳說宿大哆到遠國去出家,曾回華氏城一次。再到邊方,生了大病( 頭瘡)。需要喫乳酪,所以移住曠野的牧牛人邊。那時,弗那槃達Pun!d!avardhana 與華氏城的尼乾子外道,有誹毀佛的,引起育王敕殺尼乾子的事件。宿 大哆病中垢衣長髮,因此被誤殺了。這一故事,『善見律』說得很不同。王弟帝 須從曇無德出家,另有拘利子帝須Kontiputta Tissa比丘,因病中得不到醫 藥而自殺,育王這才大施醫藥。外道得不到供養,都混進佛教來出家,引起佛教 中的諍論。育王派大臣去和解,僧眾照樣的紛諍,大臣即斬殺僧眾,殺到王弟帝 須才停手。故事變化很大,內容還是一致:本傳殺尼乾子外道,『善見律』大殺 僧眾──多半是外道出家;本傳說尼乾子誹毀佛,『善見律』說外道出家的擾亂 [P175] 佛法。不同的是:本傳只是一毘「多輸」柯,而『善見律』成為二帝須;本傳說 王弟被殺,『善見律』說殺到帝須而止;本傳以王弟為中心人物來敘述,『善見 律』中間隔斷,忽然在雞園寺出現。這是同一故事的演變。大概帝須是阿育王的 同母弟,所以『善見律』的作者,不好意思說他無醫無藥,刀下留情了吧!
帝須,梵語為Vi^tas/oka。晉譯(一)初說:「復生一子,名為盡憂」,即 與宋、梁二譯合。但在王弟的本緣中,又作「宿大哆」。考『分別功德論』的王 弟故事,與本傳同,而王弟也名「修伽跖路」。「釋迦譜」引『求出牢獄經』說 :「阿育王弟名善容,亦名違陀首祇」。違陀首祇即毘多輸柯;善容,即宿大哆 ──修伽跖路的對譯。宿大哆與修伽跖路,我以為即玄奘所傳的王弟摩醯因陀羅 。
育王的殘暴故事:本傳說育王的初年,非常暴虐,曾手殺五百大臣與五百宮 女,使人作泥犁(地獄)的酷刑。這在『善見律』中,由於別立黑阿育,除了育 王的殺兄弟而外,被看作極仁慈的了。然據摩崖石刻所說,育王在戰爭中的屠戮 [P176] ,並不怎樣的仁慈!四0五──四0七年間,法顯親見華氏城的大塔旁,有石柱 ,記著作泥犁城的因緣與年月。玄奘西遊,也目睹這一遺跡(西域記卷八)。然 又說烏闍衍那有無憂王作地獄處(西域記卷一一)。『善見律』的略而不論,因 為將一切暴行,歸罪於黑阿育去了。
信佛因緣的故事:本傳說:海比丘誤入地獄,現神通,育王這才壞地獄而信 佛。『善見律』說:育王見到兄子泥瞿陀Nigrodha沙彌,才發心學佛。石 刻說:育王深覺殺戮的慘酷,所以歸依佛法。海比丘的故事,顯然是神話化的。 可能的解說是:育王受海比丘(善意)的感化,這才廢除殘酷的刑罰。泥瞿陀的 故事,從神話變化而來(見下)。
造塔施金的故事:育王造八萬四千塔,布施九十六億金,是南北一致的傳說 。但本傳說:育王布施的總計,凡九十六億金;而『善見律』以為六年大會時, 即布施了這些。本傳的傳說更原始些。
供養菩提樹的故事:本傳說育王特別的尊敬菩提樹,引起王妃的妒忌。佛教 [P177] 的初期,菩提樹與菩提葉,都是象徵如來成道的。育王的特為尊敬,非常合理。 『善見律』作者的心目中,主要是錫蘭,所以但說育王以菩提樹的南枝,移贈錫 蘭;用意也還是一樣。法顯得自錫蘭的傳說:從前某國王,從印度取菩提樹子來 錫蘭,種於無畏寺側。那時,高約二十丈。這與同時代的覺音的傳說──阿育王 送樹來,栽在大寺房不同。『善見律』的傳說,也只是大寺派的傳說吧了!
育王與龍王的故事:本傳(晉譯與梁譯)說:育王取得阿闍世王七舍利塔的 舍利,惟羅摩聚落龍王處的舍利,因龍王的要求而沒有取得。『釋迦譜』所引的 『大阿育王經』,法顯的『歷遊天竺記』,玄奘『西域記』,都這樣說,這是本 傳龍王故事的舊說。宋譯說:育王向龍索舍利,「諸龍王開懷與」,這是樂意的 奉上了。晉譯所特有的「阿育王現報因緣」,有一相反的傳說:龍王不肯奉給阿 育王,育王造了龍王與育王的兩軀金像,起初是龍王重而育王輕。育王大作福事 ,王像的分量,一天天重起來,龍王知道福力不及育王,只好奉上舍利。「阿育 王現報因緣」,本是另一譬喻集,與本傳有很多不同,安法欽卻譯出而附編於本 [P178] 傳中。這一故事,失譯的『雜譬喻經』(上),『阿育王譬喻經』,都有說到, 都還是重於事相的修福。『善見律』中,進一步(含有象徵降伏自心而現身成佛 的深意;錫蘭學者怕未必懂得)說:阿育王以金鎖將龍王鎖來;育王要龍王化現 佛身。金鎖鎖龍王,與龍王的金像有關。要龍王化作佛身,是優婆!5鵋多降魔故事 的改寫。育王與龍王的故事,本傳無疑是原始的形式。然育王不能取得龍王的舍 利,未免與輪王的尊嚴有損,於是乎有育王作福,降伏龍王的故事。『善見律』 更老實不客氣的把他鎖了來。降伏龍王,與優婆!5鵋多降伏魔王的故事相類,魔王 的化作佛身,錫蘭傳者也就修正為龍王化作佛身了。
泥瞿陀的故事:『善見律」說:育王的姪子泥瞿陀,七歲出家作沙彌。育王 見了,生起信心。育王本供養六萬外道;這時才供養比丘,從二比丘、四比丘, 到一切都供養比丘。育王每日以錢一千供養泥瞿陀。外道都投入佛法中,作賊住 比丘。本傳沒有這個故事,但安法欽附譯的「阿育王現報因緣」,敘述一有趣的 神話,與此有關。事情是這樣:阿育王太信佛了,外道都嫉妒佛法。有一善咒婆 [P179] 羅門,化作大自在天,與(共計)五百婆羅門來見阿育王,說要喫剃頭的沙門。 阿育王不敢得罪他,通知雞園寺,寺眾推一最小的沙彌來。沙彌說:「朝來未食 ,王先施我食,然後我當與彼食」。沙彌將為外道預備的五百分食,都喫了;不 夠,將五百婆羅門,一個個的喫了。小沙彌引王到雞園寺,見方才的婆羅門,都 已剃頭出家了。這一鬥法的故事中,暗示了二點:一、佛弟子把外道應得的供養 ,都喫了;二、外道被逼,投身佛法中來出家。所以特選小沙彌,不過反顯出佛 法威力的偉大而已。這故事是荒唐的,卻是真實的!『善見律』的七歲沙彌泥瞿 陀,將供養外道的六萬分食,一一的都轉化來供養比丘,這與第一點相合。由於 育王的信佛供僧,外道入佛法中作賊住比丘,即與第二點相合。『善見律』的傳 說,明顯的從這一神話而蛻化過來。『雜譬喻經』(上),也有這一故事。負起 折破外道任務的,是十三歲的「端正」沙彌。『雜譬喻經』的編者,也以為這就 是破滅地獄,引導育王生信的「海」比丘。因為本傳所說的海比丘,恰好也是十 三歲。破滅地獄,折破外道,所以選用十三歲的沙彌,不外乎證實那四不可思議 [P180] 中的「沙彌雖小不可輕」。本傳的古說為十三歲,經「雜譬喻」而到「阿育王現 報因緣」,即修正為更年輕的七歲,這即是七歲沙彌泥瞿陀的來源。『善見律』 取材於此,脫去神秘的形式,顯出故事中的真意義,這是最好不過的!但不知七 歲沙彌的象徵性,而描寫為歷史的人物,反而使人誤解了。這一故事,為帝須比 丘的第三結集,奠定了基礎。
迎請大德的故事:本傳說育王將親自去迎請優婆!5鵋多,!5鵋多自動的前去;乘 船與眾比丘,沿恆河東下;到了華氏城,育王親自到恆河邊禮迎。這種禮迎的方 式,在『善見律』中,即一模一樣的禮迎目犍連子帝須。雖然帝須早曾到過華氏 城,卻又跑回摩偷羅,表演這被歡迎的大禮。『善見律』釆用本傳,這是極明顯 的例子。
信佛與遣使弘法的故事:『善見律』所傳的育王信佛,遣使弘法,當然是有 事實的。但據石刻說:育王的歸依佛法,在第九年;十二、三年的遣使弘法,已 提到錫蘭。『善見律』說:育王第四年信佛,王弟帝須出家;六年已建塔完成, [P181] 育王的兒女出家;到十七、八年,才派遣傳教師弘法。這一切年代,都與可信的 史料不合。編造年譜,是錫蘭佛教的特長。如沒有育王的摩崖石刻發見,誰會相 信他們的年代不可靠!
巡禮聖跡的故事,三施閻浮提與半庵摩勒果布施的故事;巡禮聖跡的事實, 已因石柱銘刻的發現而證實。三施閻浮的石柱銘刻,法顯與玄奘都是親見的。『 善見律』雖沒有說,而石柱已湮沒不見,但不能說不是事實。
王子法益失明的故事:錫蘭的傳說,摩哂陀出了家,阿育王即沒有兒子。本 傳的法益Dharmavadhana王子,是『善見律』所沒有的。耆那教傳說法益 曾造過很多的耆那教寺,這可見確有此人。
育王兒女出家的故事,帝須第三結集的故事:『善見律』的著重處,本傳是 根本不知有此事的。從『善見律』研究起來,他是將育王的信佛,錫蘭的傳法, 緊緊的與王家發生特殊關係:如育王的信佛,由於兄子泥瞿陀;王弟帝須的出家 ,與第三結集;錫蘭的佛法,由育王的兒女親自傳去;錫蘭的菩提樹,由育王送 [P182] 去。錫蘭佛教史的特色,大概就是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