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順法師佛學著作集

『雜阿含經論會編(下)』 [回總目次][讀取下頁] [讀取前頁]


二二 梵天相應(1)

 一(2); 一二八八(一一八八)

  (3)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毘羅聚落尼連禪河側菩提樹下,成佛未久。爾時、世尊獨靜思惟 ,作是念:不恭敬者,則為大苦。無有次序,無他自在可畏懼者,則於大義有所退減。有所恭敬 ,有次序,有他自在者,得安樂住。有所恭敬,有次序,有他自在,大義滿足。頗有諸天、魔、 梵,沙門、婆羅門,天神、世人中,能於我所,具足戒勝、三昧勝、智慧勝、解脫勝、解脫知見 勝,令我恭敬宗重,奉事供養,依彼而住?復作是念:無有諸天、魔、梵,沙門、婆羅門,天神 、世人、能於我所戒具足勝、三昧勝、智慧勝、解脫勝、解脫知見勝,令我恭敬宗重,奉事供養 ,依彼而住者。唯有正法,令我自覺成三藐三佛陀者,我當於彼恭敬宗重,奉事供養,依彼而住 。所以者何?過去如來、應、等正覺,亦於正法恭敬宗重,奉事供養,依彼而住;諸當來世如來 、應、等正覺,亦於正法恭敬宗重,奉事供養,依彼而住。

  爾時、娑婆世界主梵天王,知世尊心念已,如力士屈伸臂頃,從梵天沒,住於佛前。歎言: 「善哉!如是!世尊!如是,善逝!懈怠、不恭敬者,甚為大苦,廣說乃至大義滿足。其實無有 諸天、魔、梵,沙門、婆羅門,天神、世人,於世尊所戒具足勝、三昧勝、智慧勝,解脫勝,解 [P168] 脫知見勝,令世尊恭敬宗重,奉事供養,依彼而住者。唯有正法,如來自悟成等正覺,則是如來 所應恭敬宗重,奉事供養,依彼而住者。所以者何?過去諸如來、應、等正覺,亦於正法恭敬宗 重,奉事供養,依彼而住;諸未來如來、應、等正覺,亦當於正法恭敬宗重,奉事供養,依彼而 住。世尊亦當於彼正法,恭敬宗重,奉事供養,依彼而住」。時梵天王復說偈言: 「過去等正覺,及未來諸佛,現在佛世尊,能除眾生憂。 一切恭敬法,依正法而住,如是恭敬者,是則諸佛法」。

  時梵天王聞佛所說,歡喜隨喜,稽首佛足,即沒不現。

  

 二(4); 一二八九(一一八九)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毘羅聚落尼連禪河側菩提樹下,成佛未久。爾時、世尊獨靜思惟, 作是念:有一乘道,能淨眾生,度諸憂悲,滅除苦惱,得真如法,謂四念處。何等為四?身身觀 念處;受;心;法法觀念處。若有人不樂四念處者,則不樂如聖法;不樂如聖法者,則不樂如聖 道;不樂如聖道者,則不樂甘露法;不樂甘露法者,則不解脫生老病死、憂悲惱苦。若樂修四念 處者,則樂修如聖法;樂修如聖法者,則樂如聖道;樂如聖道者,則樂甘露法;樂甘露法者,得 解脫生老病死、憂悲惱苦。

  爾時、娑婆世界主梵天王,知佛心念已,譬如力士屈伸臂頃,於梵天沒,住於佛前,作是歎 [P169] 言:「如是,世尊!如是,善逝!有一乘道,能淨眾生,謂四念處,乃至解脫生老病死、憂悲惱 苦」。時梵天王復說偈言: 「謂有一乘道,見生諸有邊,演說於正法,安慰苦眾生。 過去諸世尊,以乘斯道度;當來諸世尊,亦乘度(5)斯道; 現在尊正覺,乘此度海流,究竟生死際,調伏心清淨。 於生死輪轉,悉已永消盡,知種種諸界,慧眼顯正道。 譬若恆水流,悉歸趣大海,激流浚漂遠;正道亦如是, 廣智善顯示,逮得甘露法。殊勝正法輪,本所未曾聞, 哀愍眾生故,而為眾生轉。覆護天人眾,令度有彼岸, 是故諸眾生,咸皆稽首禮」。

  爾時梵天王聞佛所說,歡喜隨喜,稽首佛足,即沒不現。

  

 三(6); 一二九0(一一九0)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毘羅聚落尼連禪河側菩提樹下,成佛未久。爾時、娑婆世界主梵天 王,絕妙色身,於後夜時,來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而說偈言: 「於諸種姓中,剎利兩足尊;明行具足者,天人中最勝」。 [P170]

  佛告梵天王:「如是,梵天!如是,梵天! 於諸種姓中,剎利兩足尊;明行具足者,天人中最勝」。

  佛說是經已,娑婆世界主梵天王,聞佛所說,歡喜隨喜,稽首佛足,即沒不現。

  

 四(7); 一二九一(一一九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拘薩羅人間遊行,住止空閑無聚落處,與比丘眾夜宿其中。爾時、世 尊為諸比丘說隨順阿練若法。時娑婆世界主梵天王作是念:今者世尊在拘薩羅人間遊行,住一空 閑無聚落處,與諸大眾止宿空野。爾時、世尊為諸大眾說隨順空法,我今當往隨順讚歎。譬如力 士屈伸臂頃,於梵天沒,住於佛前,稽首佛足,退坐一面,而說偈言: 「習近邊床坐(8),斷除諸煩惱。若不樂空閑,入眾自攝護。 自調伏其心,家家行乞食,攝持於諸根,專精繫心念, 然後習空閑,阿練若床坐,遠離諸恐怖,無畏安隱住。 若彼諸兇險,惡蛇、眾毒害,黑雲大闇冥,震雷曜電光, 離諸煩惱故,晝夜安隱住。如我所聞法,乃至不究竟, 獨一修梵行,不畏千死魔,若修於覺道,不畏於萬數。 一切須陀洹,或得斯陀含,及阿那含者,其數亦無量, [P171] 不能定其數,恐怖於妄說」。

  時娑婆世界主梵天王,聞佛所說,歡喜隨喜已,為佛作禮,即沒不現。

  

 五(9)  一二九二(一一九二)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迦毘羅衛迦毘羅衛林中。與五百比丘俱,皆是阿(10)羅漢,諸漏已盡, 所作已作,離諸重擔。逮得己利,盡諸有結,正智心善解脫。爾時、世尊為諸大眾,說涅槃相應 法。時有十力世界大眾威力諸天,皆悉來會,供養世尊及比丘僧。復有諸梵天王,住於梵世,作 是念:今日佛住迦毘羅衛國,如上廣說,乃至供養世尊及諸大眾,我今當往各各讚歎。作是念已 ,譬如力士屈伸臂頃,從梵天沒,住於佛前。第一梵天即說偈言: 「於此大林中,大眾普雲集,十方諸天眾,皆悉來恭敬, 故我遠來禮,最勝難伏僧」。

  第二梵天復說偈言: 「是諸比丘僧,真實心精進,於此大林中,攝諸根求度」。

  第三梵天次說偈言: 「善方便消融,恩愛深利刺,堅固不傾動,如因陀羅幢。 度深塹水流,清淨不求欲,善度之導師,諸調伏大龍」。 [P172]

  第四梵天次說偈言: 「歸依於佛者,終不墮惡趣,能斷人中身,得天身受樂」。

  各說偈已,四梵天身即沒不現。

  

 六(11); 一二九三(一一九三)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時有娑婆世界主梵天王,日日精勤往詣佛所,尊 重供養。時娑婆世界主作是念:今旦太早而來見佛,正值世尊入大三昧,我等且當入提婆達多伴 黨瞿迦梨比丘房中。作是念已,即入彼房。至房戶中,以指扣戶,口說是言:「瞿迦梨!瞿迦梨 !於舍利弗、目連所起淨信心,汝莫長夜得不饒益苦」。瞿迦梨言:「汝是誰」?梵天答言:「 娑婆世界主梵天王」。瞿迦梨言:「世尊不記汝得阿那含耶」?梵天王言:「如是,比丘」!瞿 迦梨言:「汝何故來」?娑婆世界主梵天王念(12)言:此不可治,即說偈言: 「於無量處所,生心欲籌量,何有黠慧者,而生此覺想? 無量而欲量,是陰蓋凡夫」。

  時娑婆世界主梵天王,往詣佛所,稽首禮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我常日日勤到佛 所,親覲供養。我作是念:今旦太早來見世尊,正值世尊入大(13)三昧,我且當入提婆達多伴黨瞿 迦梨比丘房中。即住戶中,徐徐扣戶,口說是言:瞿迦梨!瞿迦梨!當於舍利弗、目揵連賢善智 [P173] 慧者所,起淨信心,莫長夜得不饒益苦。瞿迦梨言:汝是誰?我即答言:是娑婆世界主梵天王。 瞿迦梨言:世尊不記汝得阿那含耶?我即答言:如是。瞿迦梨復言:汝何故來?我作是念:此不 可治,即說偈言: 於不可量處,發心欲籌量,不可量欲量,是陰蓋凡夫」。

  佛語梵王:「如是,如是,梵王! 於不可量處,而發心欲量,何有智慧人,而生此妄想? 不可量欲量,是陰蓋凡夫」。

  佛說此經已,娑婆世界主梵天王聞佛所說,歡喜隨喜,從座起,為佛作禮,即沒不現。

  

 七(14); 一二九四(一一九四)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爾時、大梵天王,及餘別梵天,善臂別梵天,日 日方便往見供養世尊。時有婆句梵天,見別梵天、善臂梵天精勤方便,而問言:「汝欲何之」? 彼即答言:「欲見世尊,恭敬供養」。時婆句梵天即說偈言: 「彼有四鵠鳥,三種金色宮,五百七十二,修行禪思者。 熾焰金色身,普照梵天宮,汝且觀我身,何用至彼為」?

  爾時、善梵王、別梵王、善臂別梵王,復說偈言: [P174] 「雖有金色身,普照梵天宮,其有智慧者,知色有煩惱, 智者不樂色,於其心解脫」。

  時彼善梵天、別梵天、善臂別梵天,往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而。白佛言:「世尊!我 今方便欲來見世尊,恭敬供養,有婆句梵天,見我方便而問我言:汝今方便,欲何所之?我即答 言:欲往見世尊,禮事供養。婆句梵天即說偈言: 有四種鵠鳥,三種金色宮,五百七十二,於中而禪思。 觀我身金色,普照梵天宮,汝且觀我身,何用至彼為?

  我即說偈而答彼言: 雖有金色身,普照梵天宮,當知真金色,是則煩惱事, 智者解脫色,於色不復樂」。

  佛告梵天:「如是,梵天!如是,梵天! 雖有真金色,普照梵天宮,當知真金色,則是煩惱事, 智者解脫色,於色不復樂」。

  時彼梵天,為迦吒務陀低沙比丘故說偈言: 「夫士生世間,利斧在口中,還自斬其身,斯由惡言故。 [P175] 應毀者稱譽,應譽而反毀,惡口增其過,所生無安樂。 博弈、酒喪財,其過失甚少,惡心向善逝,是則為大過。 地獄有百千,名尼羅浮陀(15),三千(16)有六百,及五阿浮陀, 斯皆謗聖獄,口意惡願故」。

  佛說此經已,彼諸梵天聞佛所說,歡喜隨喜,稽首佛足,即沒不現。

  

 八(17); 一二九五(一一九五)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時有婆句梵天,住梵天上,起如是惡邪見言:此 處常恆非變易法,純一出離之處。爾時、世尊知婆句梵天心念已,入於三昧,如其正受,於王舍 城沒,住梵天上。婆句梵天遙見世尊而說偈言: 「梵天七十二,造作諸福樂,自在而常住,生老死已過。 我於諸明論,修習已究竟,彼諸天眾等,唯謂我長存」。

  爾時、世尊說偈答言: 「此則極短壽,非是長存者,而婆句梵天,自謂為長壽。 尼羅浮多獄,其壽百千數,我悉憶念知,汝自謂長存」。

  婆句梵天復說偈言: [P176] 「佛世尊所見,其劫數無邊,生老死憂悲,皆悉已過去。 唯願說知我,過去曾所更,受持何戒業,而得生於此」。

  爾時、世尊說偈答言: 「過去久遠劫,於大曠野中,有諸大眾行,多賢聖梵行, 飢乏無資糧,汝救之令度,慈救心相續,經劫而不失; 是則汝過去,所受持功德,我悉憶念知,久近如眠覺。 過去有村邑,為賊所抄掠,汝時悉皆救,令其得解脫; 是則過去世,所受持福業,我憶此因緣,久近如眠覺。 過去有人眾,乘船恆水中,惡龍持彼船,欲盡害其命, 汝時以神力,救令得解脫;是則汝過去,所受持福業, 我憶是因緣,久近如眠覺」。

  婆句梵天復說偈言: 「決定悉知我,古今壽命事,亦知餘一切,是則為正覺。 是故所受身,金光炎普照,其身住於此,光明遍世間」。

  爾時、世尊為婆句梵天種種說法,示教、照喜已,如其正受,從梵天沒,還王舍城。 [P177]

  

 九(18); 一二九六(一一九六)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有一梵天,住梵天上,起如是邪見言:此處 常恆不變易,純一出離,未曾見有來至此處,況復有過此上者!爾時、世尊知彼梵天心之所念, 即入三昧,如其正受,於舍衛國沒,現梵天宮。當彼梵天頂上,於虛空中結跏趺坐,正身繫念。 爾時、尊者阿若俱鄰作是念:今日世尊為在何所?即以天眼淨過人間眼,觀見世尊在梵天上。見 已,即入三昧,如其正受,於舍衛國沒,現彼梵世,在於東方,西面向佛,結跏趺坐,端身繫念 ,在佛座下,梵天座上。爾時、尊者摩訶迦葉作是念:今日世尊為在何所?即以天眼淨過於人眼 ,見世尊在梵天上。見已,即入三昧,如其正受,於舍衛國沒,現梵天上。在於南方,北面向佛 ,結跏趺坐,端身繫念,在佛座下,梵天座上。時尊者舍利弗作是念:世尊今者為在何所?即以 天眼淨過於人眼,見世尊在梵天上。見已,即入三昧,如其正受,於舍衛國沒,住梵天上。在於 西方,東面向佛,結跏趺坐,端身繫念,在佛座下,梵天座上。爾時、尊者大目揵連即作是念: 今日世尊為在何所?以天眼淨過於人眼,遙見世尊在梵天上。見已,即入三昧,如其正受,於舍 衛國沒,住梵天上。在於北方,南面向佛,結跏趺坐,端身繫念,在佛座下,梵天座上。爾時、 世尊告梵天曰:「汝今復起是見;從本已來,未曾見有過我上者不」?梵天白佛:「我今不敢復 言我未曾見有過我上者,唯見梵天光明被障」。爾時、世尊為彼梵天種種說法,示教、照喜已, [P178] 即入三昧,如其正受,於梵天上沒,還舍衛國。尊者阿若俱鄰,摩訶迦葉,舍利弗,為彼梵天種 種說法,示教、照喜已,即入三昧,如其正受,於梵天沒,還舍衛國。唯尊者大目揵連,仍於彼 住。時彼梵天問尊者大目鍵連:「世尊諸餘弟子,悉有如是大德大力不」?時尊者大目揵連即說 偈言: 「大德具三明,通達觀他心,漏盡諸羅漢,其數無有量」。

  時尊者大目揵連,為彼梵天種種說法,示教、照喜已,即入三昧,如其正受,於梵天沒,還 舍衛國。

  

 一0;(19) 一二九七(一一九七)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俱尸那竭國力士生地堅固雙樹林。爾時、世尊臨般涅槃,告尊者阿難 :「汝於堅固雙樹間,敷繩床,北首,如來今日中夜,於無餘涅槃而般涅槃」。時尊者阿難奉世 尊教,於雙堅固樹間,為世尊敷繩床,北首已,還世尊所,稽首禮足,白言:「世尊!已為如來 於雙堅固樹間,敷繩床,令北首」。於是世尊往就繩床,右脅著地,北首而臥。足足相累,繫念 明相。爾時、世尊即於中夜,於無餘涅槃而般涅槃。般涅槃已,雙堅固樹尋即生花,周匝垂下, 供養世尊。時有異比丘即說偈言: 「善好堅固樹,枝條垂禮佛,妙花以供養,大師般涅槃」。 [P179]

  尋時釋提桓因說偈: 「一切行無常,斯皆生滅法,雖生尋以滅,斯寂滅為樂」。

  尋時娑婆世界主梵天王次復說偈言: 「世間一切生,立者皆當捨,如是聖大師,世間無有比, 逮得如來力,普為世間眼,終歸會磨滅,入無餘涅槃」。

  尊者阿那律陀次復說偈言: 「出息入息住,立心善攝護,從所依而來,世間般涅槃。 大恐怖相生,令人身毛豎,一切行力具,大師般涅槃。 其心不懈怠,亦不住諸愛,心法漸解脫,如薪盡火滅」。

  如來涅槃後七日,尊者阿難往枝提所而說偈言: 「導師此寶身,往詣梵天上。如是大神力,內火還燒身, 五百氈纏身,悉燒令磨滅。千領細氈衣,以衣如來身, 唯二領不燒,最上及襯身」。

  尊者阿難說是偈時,時諸比丘,默然悲喜(20)

  
註【13-001】「梵天相應」,共十經。與『相應部』(六)「梵天相應」相當。 [P180]
註【13-002】『相應部』(六)「梵天相應」二經。『別譯』一0一經。『增支部』「四集」二一經。
註【13-003】『雜阿含經』卷四四中。
註【13-004】『相應部』(四七)「念處相應」一八經。『別譯』一0二經。
註【13-005】「乘度」,原本作「度乘」,依宋本改。
註【13-006】『相應部』(六)「梵天相應」一一經。『別譯』一0三經。
註【13-007】『相應部』(六)「梵天相應」一三經。『別譯』一0四經。
註【13-008】「床坐」,原本作「林座」,依宋本改。
註【13-009】『相應部』(一)「諸天相應」三七經。『別譯』一0五經。
註【13-010】「阿」,原本缺,依宋本補。
註【13-011】『相應部』(六)「梵天相應」七•八經。『別譯』一0六經。
註【13-012】「念」,原本作「答」,今改。
註【13-013】「大」,宋作「火」。
註【13-014】『相應部』(六)「梵天相應」六•九經。『別譯』一0七經。
註【13-015】「陀」,原本作「地」,依宋改本。
註【13-016】「三千」,原作「三十」,依元本改。
註【13-017】『相應部』(六)「梵天相應」四經。『別譯』一0八經。 [P181]
註【13-018】『相應部』(六)「梵天相應」五經。『別譯』一0九經。
註【13-019】『相應部』(六)「梵天相應」一五經。『別譯』一一0經後文。
註【13-020】攝頌,『別譯』缺。 [P183]

  


[回總目次][讀取下頁] [讀取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