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雲集上編之七『大乘起信論講記』 [回總目次][讀取下頁] [讀取前頁]
懸論
一 作者與譯者………………………………………………………………1──10
一 一般公認的傳說………………………………………………………………1
二 古今懷疑者的意見……………………………………………………………2
三 維護起信論的近代大師………………………………………………………4
四 從合理的觀點來重新審定……………………………………………………6
二 大乘起信………………………………………………………………
10──13
三 本論在佛法中的地位…………………………………………………
14──22
正釋
第一章 歸敬與造論之意趣………………………………………………
23──32
第一節 歸敬三寶………………………………………………………………
23
第一項 歸敬…………………………………………………………………
23
第二項 歸敬之意趣…………………………………………………………
29
第二節 標舉五分………………………………………………………………
30
第二章 造論因緣…………………………………………………………
33──44
第一節 明造論之因緣…………………………………………………………
33
第二節 辨造論之必要…………………………………………………………
40
第三章 成立大乘法義……………………………………………………
45──59
第一節 總標……………………………………………………………………
45
第二節 法──眾生心…………………………………………………………
46
第三節 義──大乘……………………………………………………………
54
第四章 大乘法義之解釋…………………………………………………60──351
第一節 總標三科………………………………………………………………
60
第二節 顯示大乘正義…………………………………………………………
61
第一項 總說──一心二門…………………………………………………
61
第二項 心真如門……………………………………………………………
65
第一目 出體──真心……………………………………………………
65
第二目 釋名義……………………………………………………………
69
一 約心性離相釋………………………………………………………
69
二 約法體離言釋………………………………………………………
73
第三目 釋疑………………………………………………………………
77
第四目 辨相………………………………………………………………
79
一 立二義………………………………………………………………
79
二 如實空………………………………………………………………
81
三 如實不空……………………………………………………………
85
第三項 心生滅門……………………………………………………………
86
第一目 心生滅……………………………………………………………
86
一 出體…………………………………………………………………
86
二 覺相…………………………………………………………………108
甲 示覺體……………………………………………………………108
乙 明覺相……………………………………………………………112
1 始覺漸悟相……………………………………………………112
壹 始覺的名義…………………………………………………112
貳 悟入的漸次…………………………………………………113
(一) 別說…………………………………………………113
(二) 引經證………………………………………………122
(三) 抉擇…………………………………………………123
2 本覺隨染相……………………………………………………128
壹 標列…………………………………………………………128
貳 智淨相………………………………………………………129
(一) 法釋…………………………………………………129
(二) 喻說…………………………………………………131
參 不思議業相…………………………………………………137
3 覺體廣大相……………………………………………………138
三 不覺相………………………………………………………………147
甲 總明體相…………………………………………………………147
乙 別說枝末…………………………………………………………151
1 三細相…………………………………………………………151
2 六粗相…………………………………………………………157
丙 結歸根本…………………………………………………………164
四 覺與不覺之同異……………………………………………………165
甲 標列………………………………………………………………165
乙 同相………………………………………………………………166
丙 異相………………………………………………………………169
第二目 生滅(心)因緣…………………………………………………170
一 藏心為依之諸識生起………………………………………………171
甲 總標………………………………………………………………171
乙 依心起意…………………………………………………………175
1 別明五意………………………………………………………175
2 結成唯心………………………………………………………183
丙 依意意識轉………………………………………………………188
二
無明為依之染心還滅………………………………………………193
甲 略明緣起甚深……………………………………………………193
乙 廣顯緣起生滅……………………………………………………195
1 無明由起………………………………………………………195
2 染心(生起)還滅……………………………………………199
3 無明還滅………………………………………………………204
4 料簡……………………………………………………………205
壹 相應不相應…………………………………………………205
貳 煩惱礙智礙…………………………………………………208
第三目 (心)生滅相……………………………………………………213
一 泛說生滅明不滅……………………………………………………213
甲 二種生滅…………………………………………………………213
1 分麤細…………………………………………………………213
2 明生滅…………………………………………………………215
乙 心體不滅…………………………………………………………217
二 廣論熏習顯無盡……………………………………………………220
甲 標熏習體…………………………………………………………220
1 熏習體…………………………………………………………220
2 熏習義…………………………………………………………222
乙 熏習起染法不斷…………………………………………………226
1 熏習生起………………………………………………………226
2 熏習差別………………………………………………………228
壹 妄境界熏習…………………………………………………228
貳 妄心熏習……………………………………………………230
參 無明熏習……………………………………………………232
丙 熏習起淨法不斷…………………………………………………233
1 熏習生起………………………………………………………233
2 熏習差別………………………………………………………236
壹 妄心熏習……………………………………………………236
貳 真如熏習……………………………………………………239
(一)體用熏習差別…………………………………………239
子 標列…………………………………………………239
丑 體相熏習……………………………………………240
1 正說熏習…………………………………………240
2 問答抉擇…………………………………………241
寅 用熏習………………………………………………247
1 標列………………………………………………247
2 差別緣……………………………………………248
3 平等緣……………………………………………252
(二)體用熏習分位…………………………………………253
丁 淨熏究竟無盡……………………………………………………256
1 染盡而淨熏無盡………………………………………………256
2 真如自體相無斷………………………………………………258
壹 顯相…………………………………………………………258
貳 釋成…………………………………………………………261
3 真如用無斷……………………………………………………266
壹 總明…………………………………………………………266
貳 別說…………………………………………………………271
(一) 約識粗細分別…………………………………………271
(二) 約機淺深分別…………………………………………277
參 釋疑…………………………………………………………280
第四項 從生滅門入真如門…………………………………………………283
第三節 對治邪執………………………………………………………………286
第一項 總標…………………………………………………………………286
第二項 破人我執……………………………………………………………288
第三項 破法我執……………………………………………………………298
第四項 總遣…………………………………………………………………300
第四節 分別發趣道相…………………………………………………………303
第一項 總標…………………………………………………………………303
第二項 信成就發心…………………………………………………………305
第一目 發心者──信心成就……………………………………………305
一 明發心成就者………………………………………………………305
二 簡發心不定者………………………………………………………310
第二目 發心相……………………………………………………………313
一 正明…………………………………………………………………313
二 釋疑…………………………………………………………………316
第三目 四方便……………………………………………………………319
第四目 發心勝德…………………………………………………………324
第五目 退不退之抉擇……………………………………………………327
第三項 解行發心……………………………………………………………330
第四項 證發心………………………………………………………………333
第一目 地位………………………………………………………………333
第二目 證智──智體與智用……………………………………………334
第三目 發心相……………………………………………………………342
第四目 圓滿………………………………………………………………343
一 正說…………………………………………………………………343
二 釋疑…………………………………………………………………345
甲 釋智見難遍疑……………………………………………………345
乙 釋業用不普疑……………………………………………………348
第五章 修行信心分……………………………………………………
352──405
第一節 標列……………………………………………………………………352
第二節 所修信心………………………………………………………………353
第三節 能成修行………………………………………………………………356
第一項 正常方便行…………………………………………………………356
第一目 總標五門…………………………………………………………356
第二目 施門………………………………………………………………357
第三目 戒門………………………………………………………………359
第四目 忍門………………………………………………………………362
第五目 進門………………………………………………………………364
一 勤修功德行…………………………………………………………364
二 勤治罪障行…………………………………………………………365
第六目 止觀行……………………………………………………………367
一 略說…………………………………………………………………367
二 修止…………………………………………………………………371
甲 修習真如三昧……………………………………………………371
1 初修方便………………………………………………………371
2 久習成熟………………………………………………………376
3 漸得深廣………………………………………………………378
乙 對治魔外惑亂……………………………………………………379
丙 簡除凡外世定……………………………………………………385
丁 結讚三昧利益……………………………………………………388
三 觀修…………………………………………………………………391
甲 助止起觀…………………………………………………………391
1 觀意……………………………………………………………391
2 觀相……………………………………………………………393
3 觀用……………………………………………………………395
4 觀時……………………………………………………………397
乙 觀成雙運C…………………………………………………………397
第二項 特勝方便行…………………………………………………………401
第六章 勸修利益分……………………………………………………
406──412
第一節 勸修……………………………………………………………………406
第一項 總勸…………………………………………………………………406
第二項 別勸…………………………………………………………………407
第一目 修學功德…………………………………………………………407
第二目 毀謗過失…………………………………………………………409
第三項 結勸…………………………………………………………………411
第二節 回向……………………………………………………………………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