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順法師佛學著作集

『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
[回總目次][讀取下頁] [讀取前頁]


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目次

自序…………………………………………………………………1──5 凡例
第一章 序說…………………………………………………… 1──42
第一節 大乘所引起的問題………………………………………… 1
 第一項 大乘非佛說論…………………………………………… 1
 第二項 大乘行者的見解………………………………………… 3
 第三項 解答問題的途徑…………………………………………10
第二節 初期大乘經…………………………………………………21
 第一項 初期大乘與後期大乘……………………………………21
 第二項 初期大乘經部類…………………………………………24
第二章 佛陀遺體•遺物•遺跡之崇敬…………………… 43──108
第一節 佛陀遺體的崇敬……………………………………………43
 第一項 佛涅槃與舍利建塔………………………………………43
 第二項 舍利•馱都•塔•支提…………………………………49
 第三項 阿育王大興塔寺…………………………………………52
 第四項 塔的建築與供養…………………………………………58
 第五項 佛塔與僧伽的關係………………………………………68
 第六項 舍利塔引起的問題………………………………………76
第二節 佛陀遺物與遺跡的崇敬……………………………………84
 第一項 遺物的崇敬………………………………………………85
 第二項 遺跡的崇敬與巡禮………………………………………89
 第三項 供養與法會………………………………………………93
第三節 佛教的新境界………………………………………………98
 第一項 微妙莊嚴的佛地…………………………………………98
 第二項 新宗教意識的滋長………………………………………102
第三章 本生•譬喻•因緣之流傳…………………………109──174
第一節 與佛菩薩有關的聖典…………………………………… 109
 第一項 九(十二)分教的次第成立………………………… 109
 第二項 本事•本生•譬喻•因緣…………………………… 113
 第三項 傳說──印度民族德行的精華……………………… 120
第二節 菩薩道的形成…………………………………………… 125
 第一項 菩薩的意義…………………………………………… 125
 第二項 菩薩修行的階位……………………………………… 133
 第三項 菩薩行──波羅蜜多………………………………… 140
 第四項 菩薩的身分…………………………………………… 145
 第五項 平實的與理想的菩薩………………………………… 148
第三節 佛陀觀的開展…………………………………………… 152
 第一項 三世佛與十方佛……………………………………… 152
 第二項 現實佛與理想佛……………………………………… 159
第四章 律制與教內對立之傾向……………………………175──232
第一節 依法攝僧的律制………………………………………… 175
 第一項 僧制的原則與理想…………………………………… 175
 第二項 律典的集成與異議…………………………………… 179
第二節 教內對立的傾向………………………………………… 184
 第一項 出家與在家…………………………………………… 184
 第二項 男眾與女眾…………………………………………… 190
 第三項 耆年與少壯…………………………………………… 196
 第四項 阿蘭若比丘與(近)聚落比丘……………………… 200
 第五項 出家布薩與在家布薩………………………………… 216
 第六項 佛法專門化與唄………………………………… 224
第五章 法之施設與發展之趨勢……………………………233──314
第一節 法與結集………………………………………………… 233
 第一項 法與方便施設………………………………………… 233
 第二項 法的部類集成………………………………………… 244
第二節 中•長•增壹的不同適應……………………………… 253
 第一項 中阿含經……………………………………………… 253
 第二項 長阿含經……………………………………………… 261
 第三項 增壹阿含經…………………………………………… 275
第三節 信心與戒行的施設……………………………………… 286
 第一項 戒學的三階段………………………………………… 286
 第二項 信在佛法中的意義…………………………………… 302
第六章 部派分化與大乘……………………………………315──396
第一節 部派分化的過程………………………………………… 315
 第一項 部派分化的前奏……………………………………… 315
 第二項 部派分裂的譜系……………………………………… 330
 第三項 部派本末分立的推定………………………………… 341
第二節 部派佛教與大乘………………………………………… 354
 第一項 部派異義集…………………………………………… 354
 第二項 部派發展中的大乘傾向……………………………… 358
 第三項 聲聞身而菩薩心的大德……………………………… 369
第三節 部派間的交往…………………………………………… 380
 第一項 律藏所說的別部與異住……………………………… 380
 第二項 部派間共住的原理與事實…………………………… 387
第七章 邊地佛教之發展………………………………………397──462
第一節 佛教的向外發展………………………………………… 397
 第一項 佛教中國與邊地……………………………………… 397
 第二項 阿育王與佛教的隆盛………………………………… 404
第二節 政局動亂中的佛教……………………………………… 417
 第一項 政局的動亂…………………………………………… 417
 第二項 邊地佛教在政局動亂中成長………………………… 426
第三節 塞迦族與佛教…………………………………………… 438
 第一項 北印度的塞迦族……………………………………… 438
 第二項 罽賓(塞族)與北方大乘佛教……………………… 449
第八章 宗教意識之新適應…………………………………463──532
第一節 佛菩薩的仰信…………………………………………… 463
 第一項 十方佛菩薩的出現…………………………………… 463
 第二項 文殊師利•普賢•毘盧遮那………………………… 465
 第三項 阿•阿彌陀•大目………………………………… 474
 第四項 觀世音………………………………………………… 483
第二節 淨土的仰信……………………………………………… 491
 第一項 未來彌勒淨土………………………………………… 491
 第二項 地上與天國的樂土…………………………………… 494
第三節 神祕力護持的仰信……………………………………… 503
 第一項 音聲的神祕力………………………………………… 503
 第二項 契經的神祕化………………………………………… 517
 第三項 神力加護……………………………………………… 525
第九章 大乘經之序曲………………………………………533──590
第一節 部派佛教所傳…………………………………………… 533
 第一項 本生•甚希有法•譬喻•因緣•方廣……………… 533
 第二項 三藏以外的部派聖典………………………………… 539
 第三項 聲聞藏•辟支佛藏•菩薩藏………………………… 546
第二節 大乘佛教所傳…………………………………………… 553
 第一項 原始大乘與最古大乘………………………………… 553
 第二項 六度集──重慈悲…………………………………… 559
 第三項 道智大經──重智慧………………………………… 562
 第四項 三品經──重仰信…………………………………… 570
 第五項 佛本起經……………………………………………… 578
 第六項 菩薩藏經與佛諸品…………………………………… 587
第十章 般若波羅蜜法門……………………………………591──758
第一節 般若經的部類…………………………………………… 591
 第一項 般若經部類的次第集成……………………………… 591
 第二項 現存的般若部類……………………………………… 599
第二節 原始般若………………………………………………… 620
 第一項 原始般若的論定……………………………………… 620
 第二項 原始的般若法門……………………………………… 627
第三節 下品般若………………………………………………… 640
 第一項 般若的傳宏…………………………………………… 640
 第二項 般若的次第深入……………………………………… 647
 第三項 下品的增補部分……………………………………… 668
第四節 中品般若………………………………………………… 675
第五節 上品般若………………………………………………… 692
第六節 般若法義略論…………………………………………… 704
 第一項 菩薩行位……………………………………………… 704
 第二項 空性…………………………………………………… 715
 第三項 法性•陀羅尼•佛…………………………………… 741
第七節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752
第十一章 淨土與念佛法門…………………………………759──872
第一節 東西二大淨土…………………………………………… 759
 第一項 阿彌陀佛極樂淨土…………………………………… 759
 第二項 阿佛妙喜淨土……………………………………… 774
 第三項 東西淨土的對比觀察………………………………… 784
 第四項 法門傳出的時代與地區……………………………… 797
第二節 淨土思想的開展………………………………………… 806
 第一項 淨土與誓願…………………………………………… 806
 第二項 大乘經所見的二大淨土……………………………… 827
第三節 念佛法門………………………………………………… 839
 第一項 念佛見佛的般舟三昧………………………………… 839
 第二項 念佛法門的發展……………………………………… 854
第十二章 文殊師利法門……………………………………873──998
第一節 有關文殊菩薩的教典…………………………………… 873
第一項 文殊教典略述………………………………………… 873
 第二項 論集出的先後………………………………………… 918
第二節 文殊法門的特色………………………………………… 928
 第一項 文殊及其學風………………………………………… 928
 第二項 佛•菩薩方便行……………………………………… 945
 第三項 法界…………………………………………………… 961
 第四項 諸法是菩提…………………………………………… 969
 第五項 彈偏斥小……………………………………………… 981
 第六項 女菩薩•四平等……………………………………… 992
第十三章 華嚴法門……………………………………… 999──1150
第一節 華嚴經的部類與集成…………………………………… 999
 第一項 漢譯的華嚴經部類…………………………………… 999
 第二項 華嚴經的編集…………………………………………1011
第二節 毘盧遮那佛與華藏莊嚴世界海…………………………1026
第三節 菩薩本業…………………………………………………1038
 第一項 在家與出家菩薩………………………………………1038
 第二項 塔寺與塔寺比丘………………………………………1055
第四節 菩薩行位…………………………………………………1071
 第一項 十住與十地……………………………………………1071
 第二項 華嚴十地……………………………………………1087
 第三項 十地說的發展…………………………………………1099
第五節 善財南參…………………………………………………1110
 第一項 善財與福城……………………………………………1110
 第二項 善財參訪的善知識……………………………………1119
第六節 普賢行願…………………………………………………1132
第十四章 其他法門………………………………………1151──1256
第一節 鬼國與龍宮………………………………………………1151
第二節 寶積與法華………………………………………………1164
 第一項 不著空見•兼通聲聞的寶積…………………………1164
 第二項 開權顯實•開跡顯本的法華…………………………1175
第三節 戒•定•慧………………………………………………1189
 第一項 大乘戒學………………………………………………1189
 第二項 大乘定學………………………………………………1210
 第三項 大乘慧學………………………………………………1227
第十五章 初期大乘經之集出與持宏……………………1257──1330
第一節 從大乘經自身去探求……………………………………1257
第二節 初期大乘的持宏者………………………………………1260
第一項 出家菩薩與在家菩薩…………………………………1260
 第二項 阿蘭若菩薩與塔寺菩薩………………………………1286
第三節 初期大乘的集出者………………………………………1301
 第一項 大法的傳出與聲聞教團………………………………1301
 第二項 法門傳出的實況………………………………………1312
第四節 大乘是佛說………………………………………………1322


[回總目次][讀取下頁] [讀取前頁]